在一个幅员很大的国家,地名的重复应该是很多的,但是以“红火”为地名的地方却不多,全国仅有6个以“红火”命名的村子,我们都江堰就占一个。
这个寓意美好的社区隶属蒲阳街道,是一个海拔高度从800延伸到1740米的山村社区,西北高东南低,火烧山的熊洞坡是最高峰。整个社区面积为8.4平方千米,有10个村民小组,355户、1178人。
这个人数不算多,地处崇山峻岭中的社区是怎样红红火火过日子的呢?这个名字又有什么讲究和故事呢?
红火社区历来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石这三种矿产;植被更是繁盛,有珍稀树木珙桐、红豆杉、红枫;有各种杂树和针杉、水杉、柳杉等;还有传统的“三木”药材:厚朴、黄柏、杜仲;且盛产猕猴桃和茶叶。早年传统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也是这里村民的经济支柱,退耕还林后粮食作物基本不种了。为恢复植被,2003年到2007年先后关闭了煤矿、采石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9%。然而,这样的青山绿水并没有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守着这么多的资源,怎样让老百姓日子过上红红火火日子呢?这个问题考验着各级干部。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增收的必经之路。利用这里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猕猴桃、“三木”药材和茶叶,即可守住绿水青山,亦可让老百姓摆脱贫困。
早在1987年,虹槐村李家山、石家山就建立了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并首批引进新西兰“海沃特”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后来村民们开始逐步淘汰老品种,又引进了“红阳”“黄阳”“黄金果”等优良品种并大量种植。2013年后陆续有猕猴桃种植户285户,占现有总户数的94%,猕猴桃成为红火社区的支撑产业,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通往世界的窗口。
为了让猕猴桃成为绿色品牌,村民使用割草机、除虫灯、黄板,施有机肥,把化肥农药的使用降到最低,农用生产废弃物采用专用回收桶进行回收处理,不污染土地,做到了真正的生态、绿色。建立猕猴桃生产档案,纳入质量安全追溯,进入市场后成为真正的绿色品牌,不仅让人吃到品相好的果子,还要让人吃得放心。
如今,红火社区老百姓已过上了红红火火的生活,终不负当初起这个名字的美好寓意和对未来的憧憬。
红火社区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2005年由最早的虹槐村和火石村合并后组成的。乡村的地名来源往往很朴素,要么是那个地方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要么就是有传说或故事,虹槐村和火石村的得名就是这样。
虹槐村境内有一大坪,大坪上有一棵古槐,人们就把这里称作“槐树坪”;另一山梁的垭口被叫作小虹口,把这两处合起来,就叫“虹槐村”。
火石村则是因为那里有一火石岗,有老百姓用火的必需品——火石,所以叫“火石村”。关于火石岗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年遭受洪灾,田地、房屋被冲毁,蜀王杜宇带领百姓逃往高处。来到这里,被横在面前的山梁挡住去路,又冷又饿,老弱妇孺实在走不动了,于是搭棚子住了下来,没有火种,只能靠野果、野菜裹腹。正为此忧心仲仲的蜀王,偶然发现他的权杖碰撞岩石时溅出了火花,这让他惊喜不已。这里居然有火石!于是,他找来枯叶,用撞出的火花点燃火堆,族人终于可以取暖、煮饭了。后来这个山梁就叫“火石岗”了。
古蜀先民早已隐入尘烟,虽然这里山峦叠嶂,原住民仍然逃不脱朝代更迭的屠戮,如今红火的王、李、石、任几个大姓,据祖谱记载都是在清初从湖北孝感一带迁入的,因此鄂北和蜀中很多传说、故事都有相同之处。比如马桑树的传说,虽然《尔雅》中有“木旗(簇)生为灌,灌木:丛木也”的记载,但是西南和鄂北地区却广泛流传着马桑树过去是高乔木,只是近二、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的。原因是: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于是大旱,有一个叫卵玉的人攀上马桑树,射下了九个太阳,遭天神诅咒,说:“马桑树儿万丈高,长到三尺就弯腰。”从此,被誉为“通天神树”的马桑树再也没有长高过了。然而高大的马桑树在山上的中峰寺却有留存。
中峰寺具体建于什么时候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是明清时修建的。因上世纪特殊时期的损毁,原有的菩萨塑像尽数被毁,木雕的十八罗汉被用来烧火取暖,铁钟、铁磬、铁鼎砸碎用来炼钢,就连牛皮鼓也被割来做鞋,庙中除一清嘉庆十四年的木刻牌匾幸存,其他文物损毁殆尽。那块木牌虽虫眼密布,上面的字依稀还能辨认,上面记载了维护管理中峰寺牛王庙事宜。牌匾内容被文物局拓片保存。由此佐证中峰寺早在明末清初就建于此了。
可能是因为中峰寺的朴拙吧,得以把正殿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使得我们今天有幸能看到传说中的16根合抱的马桑柱,以及大雄宝殿隔门上方灰壁上绘有佛教故事、花草禽兽的壁画。抚摸每一根柱子上一道道裂痕,不由想起它一夜飞来的传说(中峰寺原名飞来寺,因寺庙左为青龙岭,右是安基坪,后就改称中峰寺)。
在中峰寺北方不远处的庙基坪原有一座东岳庙,始建于明朝,后毁于清初,重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58年撤毁,仅剩一铁铸的东岳大帝半无头像还埋于庙基上。值得一说的是:1986年在东岳庙的遗址上发现了一对石狮,雕刻精美,经鉴定为明朝时所刻,出于保护的目的已移至现在的玉垒山山门安放。
回望过去,无论是传说还是那些斑驳遗迹,或隐入红火这片青山之中,或深刻于马桑柱的裂痕中,“红火”的日子才是对过去最好的诠释。(秦朝霞 文/资料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