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8日,都江堰市委书记蒋蔚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亚丹专题督导结对联动重点项目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蒋蔚炜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成都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结对联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与成都高新区、锦江区携手打造深层次协同发展、高水平合作共赢典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蒋蔚炜、张亚丹一同前往灌口、玉堂、青城山等镇(街道),实地察看南桥坊、国际酒店、数字健康产业园、天府软件园青城园区等成都高新区—都江堰市结对联动重点项目,认真听取了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打造、结对联动工作推进等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项目选址规划、飞地园区建设、优势项目导入、创新场景打造、主导产业发展等。
蒋蔚炜强调,结对联动是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资源共享的一件好事、优势互补的一件要事。要共享优质资源。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绿色低碳、节约集约、智慧治理、安全韧性的理念,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规划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打造嵌入式社区综合体,推动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下沉,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强化“世遗山水安宜城”基本功能,有效提升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要优化项目方案。坚持市场逻辑、集成双方优势,细化优化重点项目设计、布局和形态,强化无界交融、连片发展,让建筑与绿水青山融合共生、与人文历史和谐对话,构筑高品质产业空间,以氛围感、体验感解锁高能级的消费新场景;要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在地高校的科教、人才、产业等优势,持续增强结对联动产业互补性协同性,围绕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要求,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竞跑文旅、数字、健康经济等细分赛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张亚丹强调,要深入实施“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深化与成都高新区、锦江区结对联动,以规划建设共推共赢、产业链条协同联动、公共服务互利共享为总抓手,聚焦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持续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基本功能、特色功能,实现以产聚人、以人定城、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始建于1950年的安龙小学现有学生114 人。学校以“小而美”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让教师有归属感、学生有幸福感、家长和社会有认同感的乡村小规模特色学校。在安龙小学,蒋蔚炜、张亚丹实地察看学校的发展现状、特色课堂打造等情况。
蒋蔚炜强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仅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要精准匹配教育资源。以人口分布定供给、以真实需求配资源,用好结对联动平台,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重点,创新打造教学品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和风险隐患防范措施,聚焦学校设备设施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深入开展问题排查整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张亚丹强调,要以结对联动为纽带,积极拓展跨区域协作,持续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统筹提高基础教育硬件建设水平和软件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能力培训,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推动都江堰教育高质量发展。
花卉苗木是青城山镇泊江社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发展,该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单元,统筹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农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蒋蔚炜、张亚丹实地了解社区推进乡村规划设计、传承发扬川派盆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治理优化提升等情况。
蒋蔚炜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垃圾减量分类和污水处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形态风貌,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要激发高质高效发展动能。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稳产高产,做大做强海棠、盆景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商文旅体联动发展,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要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聚焦“七个融合”,借势结对联动,用好林盘载体,推动产业、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打造更多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让文艺新村民、数字游牧民、乡村推荐官等走进乡村,在水绕林盘、沃野千里中施展才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张亚丹指出,要通过双向赋能、联动发展,统筹优化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风貌和人居环境,依托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重点片区带动效应,强化特色产业延伸布局,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加快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市领导李跃、张显虎、柏易柔参加。
(本报记者 胡馨怡 赵兴亮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