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一直以来,青城山镇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将其作为抓好乡村文化振兴的首要任务。走进青城山镇桂溪园青城武术传承基地,满墙的照片记录着青城武术非遗传承人王尧开展各类青城武术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的掠影。“我们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把青城武术和文化带到老百姓身边。目前,青城武术进校园活动已经从幼儿园开展到了老年大学,可以说受益者涵盖了全年龄段。”王尧说道。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尧深知,积极授徒传艺、培养武术传承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是自己的职责,更是使命。这些年,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成都市社区教育学院的支持下,王尧相继申报并打造了首批四川省、成都市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和都江堰市社区教育学习体验基地、王尧工作室。同时,个人出资开办了青城龙跷武术馆,面向海内外开展武术教学,培训传播青城武术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青城武术,他还把自家桂溪书屋打造成方便老百姓读书写字、习武健身的集中场所。“我们会不定期举办公益课堂,主要是开展一些国学类文化分享课程,面向游客和社区群众开放。”王尧说,“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是越来越大,当然这也是一种动力,驱使我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让更多人能体验青城武术的魅力。”
正如王尧所言,散落在广袤乡土大地的文化资源,是朴素而富有精神力量的文化因子。作为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青城山镇着力于乡村文脉的保护传承,在强化镇域范围内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据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已有13个项目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青城武术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青城山镇鼓励各非遗项目设置传习所、体验基地或工坊,已有青城武术四川省体验基地、安龙盆景制作技艺成都市非遗传习所、青城山手工制茶工坊、青城山乳酒制作工坊等成熟体验基地。此外,该镇深入挖掘青城山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2年,泰安社区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元素,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青城山镇不断探索新方法,实践新路子。利用乡村文化产业这一重要载体,该镇不断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性推动多元化乡村文化业态发展。随着“个十百千万”工程的全面实施,立足镇域文化本地,打造一个乡村郊野文化主题公园、十个最美乡村林盘、百家精品文化民宿等目标任务逐渐变得具体、成型。
初春时节,走进问花村郊野文化公园,等待着人们的是一场春花的盛宴。梅花、樱花已在枝头蓄力绽放。一簇簇悬挂在枝条上的粉嫩花朵,中心生长着碧绿的花蕊,纤细而又精致极细,春风吹过,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穿梭在茂密的花树之下,花瓣漫天飘落,人们感受着这封春天寄来的情书,如雪花一般纷纷扬扬,就像是置身电影之中。成都游客张成铭说:“太好看了,我第一次来就被它吸引住了。拍了好多美照,这才是春天的味道。”
据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介绍,今年,他们对园区又进行了一次提升。“我们今年在海棠园部分地方根据土地规划做一些节点提升,增植了一些新品种。部分景点也进行了改造。结合高标准农田整治,我们也在调整农业板块的规划,计划将田埂上栽种的樱花扩展200亩左右。”
在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青城山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吸引有“文化+”运营经验的企业入驻,以企业+社区合作开发的模式,带动社区经济发展。杨仁祥介绍:“我们问花村的发展思路是品牌先行,先用郊野文化公园塑品牌,通过‘我在问花村等你’系列宣传热点,打造青城特色文化旅游标杆。然后再全方位切入到全产业链发展。今年,我们的重点就是扩展青梅全产业链产品研发和销售。”
以问花村为代表的民间经济体为青城山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民间优秀人才参与青城文化品牌塑造,推动文化主题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认为,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保护建设中不断带动文旅业态由小变大,带动群众致富,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实效。”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养文明乡风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能有效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对此,青城山镇从夯实公共服务阵地、配套建设文体广场、增强网络服务能力、创新服务供给、有序运行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据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共有35支文艺演出队伍,每年均积极参与镇域内26个社区开展的“文化走基层”活动,常态化开展单点式、菜单式服务。对口帮扶镇域内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妇女等特殊群体,采取入户、谈话等方式同帮扶人群进行沟通,为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服务及帮助。
建设文明乡风,就是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围绕这一目标,青城山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乡风文明主题活动、实现乡村社会自律规范,努力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常态化开展‘文化走基层’‘生态乡村’等各类主题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学习之家’评选活动。全力供给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搭建文体活动平台,健全乡村文化队伍,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联互通,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青城山镇一步一步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围绕群众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其文化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正是得益于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升品质与水平,青城山镇方能不断构建新时代乡土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