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02/29/015545.html

等待处理…

名家笔下的太平花

点击量: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太平花的命运尽管颠沛流离、变化多舛,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对它的欣赏与喜爱。

宋代文坛领袖、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从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起担任蜀州(治所为今崇州市)通判,青城山不过咫尺之遥,工作之余,他曾无数次登上青城,遥望京都,寄托关心家国之情。他在青城山留下了108首诗词,其中就有关于太平花的诗词《瑞圣花》:“扶床踉跄出京华,头白车书未一家。宵旰至今劳圣主,泪痕空对太平花。”眼前的太平花繁花似雪,而天下并不太平,每当念及中原未定、山河破碎、家国危难,陆游心中的悲愤便无处宣泄,只能用“泪痕空对太平花”这样的诗句,表达深沉隽永的爱国情怀。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6月30日,陆游的挚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渡过索桥,前往青城欣赏名满天下的太平花。奈何此时花期已过,范成大不由得忆起四年前与陆游同赏太平花之情景,于是题诗《太平瑞圣花》云:“云外扪参岭,烟中濯锦州。密攒文杏蕊,高结彩云毬。百世嘉名重,三登瑞气浮。挽春同住夏,看到火西流。”凭此追忆往事。

明代新都籍学者杨慎(公元1488年—1559年),为有明一代第一大才子。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散曲、音韵等有高深造诣,而且在金石、书画、博物、植物学等方面颇有建树。他曾多次游览青城山,更有诗作《登青城赠黄梓谷》记之,其中就有写到太平花的诗句:“玉女房头交让木,宝仙洞口太平花。采真他日重期子,烟驾云装两鹤车。”

清末有位瓜圃老人金梁(1878年—1962年),是位老北京,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奉天旗务处总办、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长、奉天政务厅厅长、蒙古副都统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对太平花熟稔至极。他曾在一本叫《北京名园趣谈》的书中写道:“北京城里的太平花,由于是多年丛种,生长缓慢,干细如指,不易成树,所开花朵也逐渐演变成了单片小白花。然而,太平花仍不失当年姿色。”

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太平花》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太平花下无太平。面对家灾国难,张恨水改变了自己原来“鸳鸯蝴蝶派”的写作风格,在小说中加入抗战内容。后来他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自《太平花》改作起,我开始写抗战小说。”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平生关注植物,他在《大觉寺》一文中详细记载了他与大觉寺的因缘,尤其对寺内的太平花难以忘怀。文中写到:“而对面的一棵太平花则正在疯狂怒放,照得满院生辉。晚饭后,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闲聊一番。”并且还提到,他曾经写过一副与太平花有关的对联,联云:屋脊狂窜小松鼠,满院开满太平花。

当代著名学者朱家溍(1914年—2003年)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从小在北京长大,早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对故宫一草一木皆有深情。他曾在《故宫》中写道:“……轩前琉璃花台中除点缀湖石、散植花木以外,迎轩植太平花一丛。此花芳香馥郁,花办尤为洁白,花开时层层叠叠,还保留一些‘雪’的色彩。”

1941年,燕京大学停学。时为学生的王世襄不愿坐在家里吃闲饭,又怕留在北京会被日本人逼着任伪职,于是去了重庆。临行前,王世襄把家里养的他最珍爱的太平花端了一盆送给女友,请她帮忙浇水,而且还时常写信回京,关心太平花长势。女友回信告诉他:“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寻找太平花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