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江堰市政协被四川省政协评为2023年度有事来协商工作先进单位。在荣膺殊荣的背后,是都江堰市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打通基层协商民主“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都江堰市政协着力推进政协工作向群众延伸、协商民主向基层拓展,在全市11个镇(街)搭建起“有事来协商·都好说”平台,组建镇街政协委员联络处11个,搭建议事厅48个,委员工作室16个。2023年,开展“有事来协商·都好说”协商活动56次,其中党政重点工作类18次,基层社会治理类18次,民生问题类20次,提出意见建议157条,推动成果转化71件,助推一大批协商成果转化为利民举措,走出了政协汇聚民意、促进和谐、助力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政协委员蒲阳街道联络处:茶馆里议民生事 让基层协商更有温度
一杯茶,“盛”着民意,装着“实策”。蒲阳街道团结社区团结茶馆,是村民品茗下棋、读书看报、聊天交流的好去处。从2021年开始,“有事来协商·都好说”议事厅便设置在此,近日,该议事厅被四川省政协评为2023年度有事来协商工作先进协商平台。平日里,委员们常常到此了解、收集民情民意,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在团结议事厅,不论是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大事要事,还是居民群众民生改善实事急事,或是经济社会区域治理烦事难事等都是协商主题。此前蒲阳街道引入四川金辉巴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辖区流转1000余亩土地开发为东魁杨梅种植基地,2023年种植的杨梅实现挂果,预计2024年杨梅产量达150万公斤、产值达到4500万元。然而,如何拓宽杨梅销路,成为了公司和群众担心的问题。大家将此情况向联络处反映,希望就此为议题开展小微协商,共同想办法、出主意。于是,一场“擦亮杨梅金名片”协商活动展开了。此次活动推动注册杨梅特色品牌——金辉巴蜀,并与市新青年文旅协会等社会组织和电商合作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便解决杨梅滞销问题,促进农户增收;提前谋划2024年杨梅采摘节相关工作,实现从单一的售卖变成“采+卖+游”销售方式,通过采摘游玩助力都江堰经济发展。对此,公司及群众纷纷点赞,表示对今年的销售非常有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的协商活动并非只是议议而已,协商后,大量议题得以跟踪、再调研和跟进解决,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此前,有居民反映团结社区长源新居安置点至团结新村安置点的连接道路狭窄且没路灯,出行非常不方便,希望能对此进行改造。得知居民诉求后,团结社区议事厅内开展了“实施团结新村至长源新居连接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协商活动,协调沟通项目规划、资金等问题。针对协商建议落实情况,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多次到现场,监督项目推进情况。目前,项目已投入使用,得到群众广泛点赞,大家还将拓宽改造后的道路命名为“连心路”。
在这里,政协委员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也有激烈的观点交锋;在这里,市民群众可以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拿过麦克风,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里,政府部门回应现场委员、群众的问题,解疑释惑,真正体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现下,有事一起商量,成为居民、企业的共识。“当我们遇到难题,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在政协委员蒲阳街道联络处的邀请下来到茶馆,面对面与我们沟通,小茶馆真能解决大事情!”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政协委员灌口街道联络处:议身边民生事 添百姓幸福感
在灌口街道常能见到接地气的一幕一幕:大树下、茶馆里、老街上,政协委员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围坐一起,共商民生事。
翻开协商记录,每一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与时代发展“同频”、与党政工作“共振”、与人民需求“合拍”,一件件紧贴民心的提案应运而生、落地生根,传递出政协履职尽责的使命和情怀。灌口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区,聚焦古城内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游客体验提升、消费场景营造、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政协委员灌口街道联络处组织开展“灌县古城文旅消费业态转型升级”小微协商,探索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项目和旅游发展强势动能,推进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聚焦民生实事,灌口街道联络处也有生动实践。南桥社区龙池商住城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商铺和住户组合而成,属于散居院落,“脏乱差”现象最为突出,居民常常发出怨言。为改善商居环境,灌口街道联络处组织召开“助力龙池商住城散居院落环境提升整治”小微协商会议,以自筹+上级资金补贴的形式对小区进行环境提升整治。“整治后,八九户原住民已迁回,房租从原来的300元涨到了800元,商家的生意也越发红火。”灌口街道联络处负责人表示。
加强校地合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最美阳台社区空间……灌口街道联络处选取群众关注度高、关联性强的议题,以座谈会、坝坝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协商,切实将政协制度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
如何调动委员履职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持续提升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政协委员灌口街道联络处通过发挥骨干能动示范作用,以少数带动多数,推动委员履职“强”起来。南桥社区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外来人口较多,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向科被选为南桥社区基层议事厅的召集人后,充分吸纳社区商家联盟中坚力量、少数民族居民代表作为“街长”参与到议事厅的小微协商中,组建了“有事来协商·都好说”古城悦享志愿服务者队伍。此外,他还整合资源,借助“张嬢说事”“有事找街长”等居民调解活动,帮助委员倾听民声,收集民情,调解民忧,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居民万忠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有了议事厅,“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为民服务越来越暖,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是一项惠民的好工作、好举措。”
灌口街道联络处的努力和探索,正演绎着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接下来,灌口街道联络处将创新开展“五心”工作法,即精心找题、用心调研、诚心协商、贴心办理、民心满意工作法,打造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
政协委员幸福街道联络处:小小议事厅 议出幸福感
开门就是基层、出门就是群众。近年来,幸福街道紧紧围绕发挥好政协协商独特优势,倾力打造“有事来协商·都好说”新联心议事厅,以“四度”议事机制推动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让“发展大事”和“关键小事”得到解决,让群众感受到协商民主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联心议事厅在建好主阵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多个场所融入协商场景,形成“1+N”协商场景体系。该议事厅广泛吸收专业人士、党政干部、群众代表等参与协商,邀请8名市政协委员入驻,发动6名居民代表成为议事厅常驻群众,并安排1名联络员做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保障和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工作,着力提升协商意见建议质量。
最近,家住幸福街道新联社区的居民李女士有了件开心的事,“从前因为时间原因,放学接孩子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现在社区推出了‘四点半课堂’,解决了我们这一难题。”李女士所说的“四点半课堂”是社区聚焦“放学后”,探索“家校社”共育新模式的惠民特色项目。不仅如此,每逢寒暑假,社区还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开设多元化课程。
破解家长“看管难”问题,得益于一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小微协商活动成效。协商中,市政协委员龚子霞、张敏在该协商活动中提出:“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着‘带娃’困扰,建议社区搭建一个平台为儿童提供各类托管服务和教育活动。”于是,新联社区走访、了解不同群体具体需求后,以“在居民家门口搭建共享教育场景”为发展理念,发动辖区学校、医院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联动共建,依托联动军休所、标准化早教托育机构、专业化教育机构等优质资源,开设寒暑托班和“四点半课堂”,设置线上线下英语、国学、体能、社会实践等多品类课程,增设运动场馆,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桂花路进行整修、善政路破旧墙面进行粉刷手绘、开展温馨为老服务、丰富儿童教育载体……一场场协商活动在新联心议事厅陆续开展,一个个协商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群众交口称赞。议什么、如何议、怎样推动落地?新联心议事厅创新“四度”议事机制,即选题有温度、调研有深度、协商有热度、回应有效度。这一小小的议事厅,汇集了民生、民情、民智、民意,议出了群众幸福感,找出了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幸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做到契合城市发展,紧盯民生关注,建言务实有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减阻力、添助力、聚合力。
政协委员奎光塔街道联络处:基层协商有阵地 服务群众零距离
从制度机制设计,到平台载体布局,再到协商活动安排,近年来,奎光塔街道联络处锚定“特色阵地、民主协商、成果落实”目标,充分发挥“1+N”阵地效能,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和居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协商活动,推动政协协商向社区基层延伸、向更多群众拓展。
何为“1+N”阵地?奎光塔街道联络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即1个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处、8个“有事来协商·都好说”社区议事厅以及1个特色会客厅。走进位于龙潭湾社区的“有事来协商·都好说”——“往拢谈”政协委员会客厅,逾200平方米的屋内整洁宽敞、温馨安静,墙上展示了生动有趣的众人协商场景图、朗朗上口的协商标语,议事区、展示区、休息区等功能空间齐全。
“2023年,我们依托龙潭湾社区邻里中心闲置空间打造会客厅,进一步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路径。”奎光塔街道联络处负责人介绍,该地与人大代表之家、黑水县木苏镇驻都江堰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在定期开展协商共商活动中,常常出现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少数民族流动党员和社区群众共同围绕社区治理、重点人群关心关爱、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收集议题的场景,实现了阵地共建共享、工作有机融合。“该会客厅由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处负责人和2名联络员负责常态化运行管理,17名政协委员参与日常工作开展。建成使用后,政协委员成为参与基层社区共治的重要力量,同时,政协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奎光塔街道联络处负责人说。
在奎光塔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处“有事来协商·都好说”2023年第四季度基层协商活动上,围绕“打造奎光塔街道社区体育公园事宜”这一主题,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居民代表等积极建言献策。这是在奎光塔街道开展基层协商的缩影。“我们始终坚持调研在协商前、建议在协商中、监督在协商后,切实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落实。”奎光塔街道联络处负责人表示。
2023年,奎光塔街道联络处完成2023年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提案主办“加快恢复康复路片区周边环境”1件,协办2件。围绕群众关切的“加强辖区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奎光塔街道社区体育公园事宜”“设立民丰路临时夜市”等议题,收集意见建议19条,6个基层事宜通过协商落地并取得实效,“有事齐商量”的协商氛围逐渐形成。一个个议事阵地,成为了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助力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委员工作室“开进村”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出现在了小区、乡村,像一座座“连心桥”,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位于石羊镇顺江社区的宋建明委员工作室便是其一。将委员工作室“开进村”,不仅让政协委员们在石羊镇有了“家”,更是拓展了政协委员履职新渠道,让委员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石羊镇顺江社区川西音乐林盘内,设立着一处特殊的办公室,它就是宋建明委员工作室。2023年5月,市政协在川西音乐林盘建立政协委员宋建明工作室后,市政协委员宋建明第一时间便沉下基层展开履职。
“最近老百姓有没有反映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或者是通过调研整理了什么相关意见建议?”近日,宋建明与工作室内的6名委员开展政协委员履职座谈会,大家把近段时间收集社情民意、调研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记录在册。翻开厚厚的记录表记者看到,既有遗产分割、房屋分配的问题,也有邻里矛盾、劳资纠纷的问题。“委员工作室建在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让委员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委员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关心家长里短。”宋建明说道。
宋建明是土生土长的顺江社区人,在这里生活49年,“接地气”的他与当地群众有着良好的关系。乡亲们见着委员工作室开到了家门口,常常来找他聊天、反映问题、解答疑虑。如今,委员工作室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家门口那条路路灯坏了很久,夜里出行太不安全。”“儿女长大外出,希望能找个工作,让自己充实些。”“希望在川西音乐林盘丰富配套设施、增设消费场景,吸引更多游客,村民们的收益也能增加。”面对居民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宋建明与各委员们以提交社情民意、撰写提案、开展视察调研专题协商等方式,充分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川西音乐林盘里,宋建明打造的“猪圈咖啡”最为火爆。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们也纷纷向他讨“生意经”,想吃上“旅游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调研,宋建明提议区域群众共建共享,盘活林盘资源,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参与“猪圈咖啡”“川西音乐林盘”的经营模式,吸纳了19户农户参加,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为100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助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宋建明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履职活力,用实际行动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委员力量。”(本报记者 王蓓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