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长青之道,除了其精巧的设计,还在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修缮制度,每年一次的岁修,使都江堰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作为历久弥新的重要法宝,岁修一直是都江堰灌区的年度头等大事。近日,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下达指令,都江堰内江仰天窝闸门和江安河闸门进行了下闸限流,都江堰灌区2023年度岁修工作拉开帷幕。
12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鲤鱼沱大桥附近的河道,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阵阵机械轰鸣声,大型商砼搅拌车将混凝土依次倒至相应点位,有工人将混凝土装入桶中,倒入河岸;还有工人正在用鹅卵石修砌河堤。“河岸修复包括立样架、拉线、铺浆、填平、砌石……,为了保证质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60岁的技术工人李克清介绍,“这是我们根据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之一‘干砌卵石’改造升级后的新技术——混凝土浆砌卵石,也是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建设中特有的一项技术。”据了解,与干砌卵石相比,浆砌卵石就地取材,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延续了生态之道。此外,它还具有渠堤防渗抗冲,增加抵抗侵蚀的作用,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提高防洪能力。
“此前由于都江堰渠首外江黄家河心护岸、木观音大堤护岸局部损毁严重,河道排洪能力受限,已严重影响渠首各工程的正常使用,影响全灌区正常供水、调水计划。”都江堰渠首管理处渠道管理站高级工程师任伟介绍,为了提高外江排洪能力,此次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工程主要对外江小罗堰出口至青城桥河段左、右两岸护岸损毁段进行修复,保证外江此段排洪安全。整个工程共计修复护岸总长1980米,疏浚河道1.1公里。其中包括河道左侧护岸木观音大堤2处损毁段,总长190米;河道右侧护岸黄家河心护岸全段,总长1790米。工程完工后,河道防洪能力将从目前的十年一遇提升至五十年一遇。
据了解,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4年3月底全面完成收尾工作,“根据安排,今年的岁修工作将年度维修养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结合。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岁修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河道疏淘等工作。”任伟指着现场一张施工前的照片对记者说:“无论现在的科技如何发达,我们在岁修中都会用到老祖宗的智慧,譬如逢正抽心、遇湾截角,对河道中心自然形成的滩涂,我们都会进行清淘。”
随后,记者来到小罗堰节制闸,循着“突突突”的声响,4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河道内进行疏淘工作。“为统筹岁修与供水保障工作,我们每天只有2小时的工作时间,施工人员都会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河道内,仍有工人不顾严寒,在刺骨的流水中开展清淘工作。“虽然岁修工作大部分都实现了机械化,但仍有一些细致工作需要人力完成。工人们的不辞辛劳,体现了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堰工精神。”任伟感慨地说。
据了解,今年的都江堰灌区岁修计划投资9.41亿元。其中: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39个,投资8.6亿元,将改善灌溉面积74.8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390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产能1744万公斤;实施年度维修养护项目127个,投资0.81亿元,集中维修整治渠道218公里、保障有效灌溉面积560万亩。根据四川省水利厅工作部署,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全灌区水利工程冬修工作,灌区各市、县同步开展本地区的冬修和涉水工程建设工作,加强支渠以下渠道及小微型蓄水设施的维护和疏淘。(本报记者 宋正刚 王银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