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精神,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取得了明显成效。
问花村以文化塑品牌之魂
12月6日上午,沐浴着冬日暖阳,青城山下问花村问花家宴小院里迎来了一批客人,成都市金牛区作协联合都江堰市作协开展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交流活动,大家皆对问花村近两年呈现的“现象级IP”充满好奇。
“问花村不是一个行政村,是项目名称。”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从梅花的起源、到诗词歌赋对花的描写,再到问花村品牌的由来进行了深度解析,他特别谈到,“问花村”三个字是受杜牧《清明》诗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启发,以唐五代严恽的《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和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上百首内含“问花”的古诗词为依托挖掘出来的企业品牌符号。
历史文化创立品牌、乡村振兴定位品牌、观光引流塑立品牌、文化赋能传播品牌,在设计品牌建设之路上,问花村文旅集团制定了战略措施:从抖音话题,我在问花村等你到问花村之歌《我在问花村等你》歌曲被改编成各类广场舞,上海问花村、贵州问花村基地已建成……近两年,问花村品牌通过自媒体传播,目前话题量已达到13.9亿,问花村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较强知名度。
文化底蕴为血肉,产业发展为骨架。杨仁祥及其团队制定了十年运营规划,持续吸引资金、汇集人才、深化创意,深度激活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立足农业全产业链,目前,问花村洗漱产品已上市,问花餐饮之火锅、中餐、小吃正在运行中,问花村伞酒、海棠伞等产品反馈良好。
“乡村是人们不断回首的故乡和家园。发挥好文化的带动作用,寻找根植在这一方土地上的独特性文化内容,唤醒对于这一方水土的真实认知,以此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带动产业发展,正是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意义所在。”杨仁祥表示。
花蕊文化的挖掘演绎
银杏叶纷纷,花蕊寄诗情。这个深秋初冬,“寻找花蕊故里的秋天”“又见花蕊·银杏季”活动开启,石羊镇花蕊故里通过杏林相约、围炉煮茶、吟诗作画、汉服打卡等场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活用花蕊文化,讲好了花蕊故事。
今年6月,都江堰市“又见花蕊”文旅季在石羊镇林隐晓渡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为期6个月的系列活动帷幕。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蒋蔚炜表示,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旧润泽着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一代才女花蕊夫人的爱花之举,成就了成都“芙蓉城”美名,承载起许多成都的文化记忆。他们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孕育了都江堰市鲜明的文化特色、响亮的文化品牌、强大的文化引力,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和底气。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石羊镇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创新文旅产品供给,为成熟点位林隐晓渡注入文化内涵,引入企业打造杏有灵犀露营地,提档升级杏林别院,通过举办花蕊汉服游园会、书法体验、养生香包制作、古风光影拍照、汉服投壶等互动游戏引流客人,再是准备了道地美食如川芎菜品、白果炖鸡、芙蓉酿等花蕊特色套餐,满足游客一站式游玩需求。
把花蕊夫人塑造为石羊镇文化品牌代言人。11月下旬,石羊镇赏秋日银杏叶落·寻花蕊夫人诗情诗词雅集暨书万卷阅读活动在西部银杏第一村杏林别院举行。通过花蕊故里寻花蕊、万花丛中寻花蕊、诗韵琴音听花蕊、执笔落墨绘花蕊四个环节,从诗词、歌赋、绘画、音律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化了花蕊文化内涵。
将文旅这股“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实力”,持续的引流也让杏林别院的营业额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别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人们的旅行不再局限于走马观花,更希望深度体验,一个景点注入了文化就有了灵魂,我们通过深度挖掘开发的系列产品,都非常受客人欢迎。”
据了解,今年以来,石羊镇深挖花蕊文化资源,通过举办特色文旅活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旅游营销方式等措施,将花蕊夫人这一历史人物提升为文化品牌,设计了具有辨识度的花蕊logo,统一用于石羊花蕊系列产品,树立石羊镇花蕊故里品牌印象。今年累计举办花蕊文化节庆活动10余场,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0万元,呈现文旅活动亮点纷呈、文旅市场红红火火、全域旅游遍地开花的良好势态。
三江里弄生产生活相融合
暮秋初冬,都江堰层林尽染。行走在聚源镇三坝社区三江里弄,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柏油马路绕村而过,房前屋后干净清爽,闲置农房摇身变成时尚咖啡馆、邻里驿站,野炊营地、露营地正在打造中……聚源镇三坝社区作为都江堰市和美乡村建设先行村,以都江堰精华灌区稻乡公园为生态本底,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擦亮环境底色,招商引资聚才聚智,推进传统+现代产业互补,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文化赋能既表现在内容方面,也充分体现在空间、产品、体验、模式等多个方面,文化是内在的魂,只有把在地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好,让其和在地的生产生活融合发展。”都江堰市和美乡村建设导师田孟良认为,文化是引擎,只有尊重传统,重视个性,展现丰富多元的形态,才能发挥其独有的价值。
三坝社区位于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依托5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集聚农耕文化、展示自流灌溉体系、生态宜人的大美农业景观。先后成功培育灌米、灌油、金贝南瓜等系列农特产品品牌;依托校地合作科技支撑,植入菁贝南瓜小院、慢村咖啡馆、云森不知处露营慢游基地等创新创业示范点位;打造的三江里弄乡村文旅特色街,按照一院一景、一院一商的建设思路,融入乡村新型消费场景,打造集餐饮、购物、休闲、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情景体验街区。
所以,在灌区映像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九月稻谷飘香的时节,乡村振兴教育联盟的小朋友们分布在稻田里割谷、打谷、运谷,感受劳作的辛劳和成就感;在南瓜小院里,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南瓜既可以食用,还可以是装饰品;走累了,在露营地坐坐,冬日来个围炉煮茶,茶香四溢,抬头见山、低头望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产得到有机融合。
弘扬农耕文明,将乡村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据悉,目前已有文化公司进驻灌区映象,将会定期举办歌舞表演、画展、摄影展等;周末的夜晚,三江里弄乡村大舞台放映红色电影,重温革命历史,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文化旅游是一块肥沃的土壤,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激活新动能,有广阔的市场待开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挖掘。”作为返乡创业青年,南瓜小院主理人薛龙对未来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