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军,一个标标准准的90后,2021年底,他和妻子一起看中了都江堰的创业沃土,毅然把工厂从青白江区搬到都江堰市,在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投资成立了一家工业门窗生产企业。今年又投资1500余万元,准备扩建工厂。
看中了宜居宜业好环境
12月7日,记者前往位于蒲阳街道拉法基大道的四川祥利华新材料有限公司。黄少军和妻子在厂门口热情接待了记者一行,他憨厚朴实,妻子娇小活泼,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接地气”。
伴随着黄少军爽朗的笑声,黄少军和他的妻子创业的故事被拉回到了10年前。黄少军是遂宁人,因家庭贫困,15岁便辍学打工,18岁到成都进入门窗行业当学徒;妻子郑远芳是宜宾人,因为工作交集两人相识后结为夫妇。2013年,黄少军从亲戚处借了5万元钱,开始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是做普通的卷帘门,后来发现,市场上同质化产品太多,于是,我们改变方向,主攻工业门。”黄少军说,他深知自己书本知识不足,所以他会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向老师傅学、向行业专家请教,到各种行业展会上学……就这样,靠着一步步脚踏实地,黄少军的产业越做越大。“两年前搬到都江堰,这是我们第四次搬家了。”黄少军笑着告诉记者。
说起搬家到都江堰,源于夫妻俩一位长辈的牵引。这位长辈已在都江堰创业近20年,对都江堰情有独钟。夫妻俩借着看望长辈的机会,来都江堰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来,我们就喜欢上了这里,青山绿水,特别宜居,生活在这很舒服。”后续夫妻俩决定投资,很快感受到都江堰的宜业氛围。黄少军说:“来都江堰两年,起初跑各种手续都是街道办同志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各种方便。目前,新购土地正在走报建手续,也全权委托交由街道办代办。他说:“都江堰市营商环境好,各单位接待都非常热情,办事效率高。”
数字化生产争做行业领先
走进厂区,一间拉通到底长约200米、占地约10000平方米的高大厂房内,按分区作业,从原料制作到半成品加工、再到合成、展示等,皆有序规整。偌大的工厂内,工人并不多,他们分别在各处机床前进行机械化操作。
黄少军指着一条长约150多米的工业门板生产流水线向记者介绍,该条生产线可以完成门板钢材折弯、平整、发泡、切割等全流程工艺。通过不断调试,生产线可以完成厂家所需的各种尺寸。
来都江堰创业,黄少军还把都江堰本地人、之前的合作客户谭浩升级为合伙人。谭浩常年做销售,积累有丰富的销售经验。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面向西南片区的云贵川渝等地,还正在向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拓展。
“截至今年11月,我们已完成2000万元销售额,目前,已接到3000套门窗订单,所以,二期厂房建设迫在眉睫。”在会议室里,黄少军指着二期厂房图纸对同事们说。公司设计总监、销售总监皆为研究生学历,为公司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黄少军说,一路走来,他还是交了很多“学费”。比如门板生产流水线测试,厂家只负责正常运行,其中尺寸调整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曾经整个车间都堆积着浪费的原材料,也有很多个夜晚难以入眠。十年磨一剑,今年正值夫妻俩创业的第10个年头。趟过风雨,迎来阳光。“一路走来,遇到很多良师益友,有工业厂房的地方就有我们潜在的客户。”抓住时代的风口,这对90后夫妻俩身上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进取、拼搏的精气神。
“把握品质,做好服务,不断创新,是公司的立身之本。”黄少军说,目前该公司规模已算得上是西南片区业内较大的生产企业,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到行业领先,打响“都江堰造”品牌,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