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司法所耐心细致的调解,是你们给我们一家提供了无私的法律援助和支持,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党和政府的真心实意,让我感到温暖。”日前,聚源镇三坝社区居民罗大爷手捧“依法调解促和谐,为民服务暖人心”锦旗,送到聚源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现场,罗大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满眼感激之情,“这虽然只是一面普普通通的锦旗,但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因2021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67岁的罗大爷被鉴定为八级伤残。2022年12月,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由医疗机构支付32万余元赔偿金。医疗机构对判决不服,请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两年多来,罗大爷及其子女超负荷运转,高额的医药费让原本收入微薄的家庭无力承担,家庭经济变得十分困难。罗大爷曾多次与法院、医疗机构沟通,要求法院执行判决,但都无果而终。
2023年10月,罗大爷百般无奈之下,向聚源镇社区治理办求助。在了解罗大爷的情况后,聚源镇立即启动“全链条、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推进工作,主动衔接聚源法庭、聚源司法所及属地社区,及时到罗大爷家中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先后三次协调涉事医疗机构,召开矛盾纠纷化解及处置协商见面会议。经过近半月努力,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支持下,最终罗大爷和医疗机构达成一致协商意见。不久后,在双方律师见证下,事情终于调解成功。调解成功后的第二天,罗大爷便在手机上收到了28万元到账短信。
近年来,聚源镇主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在镇域内构建起以镇调委会为中枢,派出所、司法所、行业部门、村(社区)等联动联调的“1+N”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常态化对辖区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进行细致排查,积极打造文利调解工作室、高嬢嬢调解工作室等调解载体,认真实践以“笑脸相迎显亲和,耐心倾听顺情绪,情理结合理缘由,专业过硬会分析,分别劝解化怨气”五步工作法,推动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属地。近年来,累计接受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信访等调解案件34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
聚源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武装部长胡晓均表示,下一步,聚源镇将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19个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及驻村律师的基础法律服务作用,解决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持续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法治的力量。 (本报记者 沙维玮 通讯员 王建 田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