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讨论起阶级固化、贫富悬殊等话题时,便会提起一部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这本书与另一本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不同,没有那些宏大的世界观、恢弘奇幻的场面,但它有对现实问题的延伸与思考。
尽管《北京折叠》有坚实的科幻基础,但它更多的是披着科幻外衣,揭露社会痛点,从科幻的视角进行现实思考。本文通过描写老刀为了赚钱,从自己生活的第三空间——也就是最底层的空间,偷渡去第一空间——最高层的空间送信的见闻经历,隐喻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育问题。文中以老刀的养女糖糖上幼儿园的情节体现。老刀每天省一顿早饭钱,需要攒一年才够糖糖两月的学费,但交得起不代表着能上,原文这样写道:“前面的名额早用钱买断了,只有最后剩下的寥寥几个名额分给苦熬、排队的爹妈。这只是一般不错的幼儿园,更好一点的连排队都不行,从一开始就是钱买机会。”父母为支付子女教育费用承担着苦痛,金钱成了唯一的决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阶级固化,也成了人存在的唯一目的。
第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级固化。小说中城市空间的折叠,呈现出的是不同阶层人民生活的方式,不同空间隐喻不同阶层。三个阶层形成了一个如同金字塔的结构,阶层如同石块一般坚硬,彼此的阶层流动几乎停滞。第一空间有着500万人,享受着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300万人,生存时间是16小时;第三空间生活着5128万人,其中有2000万人是垃圾工,生存时间仅有8小时!这5128万人对于其他人而言,不过是社会底层可有可无的东西,就连尘土都不算。老刀的父亲辛苦建设了折叠城市,而没有享受到建设的成果;依言给老刀的十万块,不过是她一周的工资,而老刀连1万元的纸纱都没见过。贫者与富者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差距是如此之大,令人咋舌,隐喻社会中顶层操控规则,中层是辛苦打拼,而底层人民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人人都成了《骆驼祥子》中祥子堕落后的样子,形成了这样令人后怕的阶级固化状态。
第三,经济问题。文中的北京,经济发展,但失业率上升,印钱不管用,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而底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小说中的决策者为了保住2000万名垃圾工的工作,否决了自动化处理垃圾的方案。而现实中由于科技发展,民众的就业问题可能将要出现,或者已经发生。
和大部分小说一样,《北京折叠》只是揭露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但未提如何解决。结局最后,老刀有惊无险地回了家,赚足了送女儿去高档幼儿园的钱,也给这样一部现实深刻的小说,留下最后一丝温暖。虽然现实中所被提到的问题远没有文中那么严重,但解决它们,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前行。
(指导教师 张小雪)(嘉祥外国语学校九·1班 王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