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11/17/014759.html

等待处理…

读村更懂村 让农村更像农村 让城市更像城市

——专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人文社科学资深教授徐勇

点击量:25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为期两天的成都村政学院十周年论坛暨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汇聚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不仅集成展示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理论研究,推动实践经验交流分享,也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人文社科学资深教授徐勇。面对镜头,这位曾率队调研都江堰基层“扫把革命”并多次莅临成都村政学院的业界大咖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这座城市的十年变化。他说,读村更懂村,通过城乡融合发展,都江堰市要让农村更像农村,让城市更像城市。

记者:徐教授,多年前您曾率队调研了都江堰基层的“扫把革命”,也曾多次莅临成都村政学院。如今再次来到都江堰,看到农村的新变化,您有什么感想?对都江堰有没有新的感受呢?

答:2015年,我三次来到都江堰,去了几个新型农村社区,特别是到中国农村第三次农村土地变革——土地确权与流转第一村柳街镇鹤鸣村考察。给我留下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地通过“扫把革命”,从清扫垃圾着手,扫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也把干群关系扫得更近了。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看到的是都江堰市通过大力推行基层治理中的“柳街经验”,顺势而为,已形成长效机制。广袤的农村地区,我们的村社区班子正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使群众真正在发展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都江堰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越来越多的幸福美好正在这里发生。

记者: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会对传统乡村治理带来变化和挑战。都江堰市又是一座国际闻名的旅游城市,我们的农村地区发展基于成都地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和动力都比较充足,在您看来,我们的乡村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

答:这么多年,都江堰的基层治理创新一直处于领跑地位。这是我们的优势,要持续下去。但治理创新是否受惠于民?得看看我们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作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带领村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该更加多样化。所以,作为一个西部超大城市的后花园,都江堰更要走好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要顺应由“统”而“分”,再到“合”的基层治理创新趋势。要让农村更像农村,让城市更像城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农村群众过的生活要具有城市品质,而城市的群众虽然有了现代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还得能在农村寻找到根基。

记者:成都村政学院成立十周年来,一直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长期关注全国各地的农村案例,从帮助解决问题入手把其中发现的道理讲出来,比如刚出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选编》,通过实地走访全国32个地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形成32篇案例,这些受到您“田野政治学”风格的影响。请问您如何看待学院十年来的发展,以及学院未来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我认为,成都村政学院成立以来的十年,我们一起见证了一个奇迹。依托都江堰市委党校创建的成都村政学院是全国首家挂牌“村政”、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与农村问题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机构,一个县级党校直接面向的是最基层的党员干部,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我们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农村,农村的基础又在村,村的治理关键人物在村支书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村政学院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同时,成都村政学院能充分利用与其零距离优势,专项调查研究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的新动态、新趋势。所以,在未来,成都村政学院要继续利用好这一优势,架起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同时,我的建议是成都村政学院要把田野调查、专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我们读村更要懂村,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农村党员干部一听就懂,一教就会,继续走好这条面对面教学基层的读村之路。(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欢天喜地迎羌年 载歌载舞演“非遗”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