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11/03/014669.html

等待处理…

有一种精神叫“李冰”

点击量:55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生于天府之国,喝水要思源,别忘了鳖灵和李冰,别忘了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李冰父子所建,历经两千多年仍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蜀中百姓。

爸爸远方的朋友,刚跟咱们见面,就说:“都江堰伟大,真伟大!”他这一连串的赞美之词,让我不禁想起了汪曾祺说人真见了伟大之物便不会择词了,只会乱叫。是啊,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为可喜的是,虽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李冰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今天,李冰小学两千多名师生正开启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我们从远古先民的智慧中汲取文明素养,挖掘文化元素,传承李冰的工匠精神。我们正踌躇满志,要“让李冰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李冰”。

李冰治水的妙计之一,就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笼装满卵石,筑起防洪的屏障。外婆的家就在岷江之滨,直到现在,河床边仍可见到笼篼,这是后人传承古人的防洪方法,真让人不得不佩服那时候人们的智慧和工匠技艺。曾祖也讲给我听几十年前发大水的故事,竹笼装石的故事,以及他编竹笼的故事、李冰父子的故事……我暗暗下定决心:李冰吃苦耐劳,求实创新的精神可不能忘!

现在,竹编已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许多竹编工匠正在将竹编技艺发扬光大。

去年11月,在唐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开展了竹编竹艺课程。学校请来了非遗项目青城马椅子第四代传承人马娇老师来教我们学习竹编。

我们首先学的就是编竹笼。

马老师的手真灵巧。只见她手里捏着四根竹片,手指头不停地翻转,重复相同的动作再翻转,一个竹笼大体的样貌就出来了。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终于该我们动手了,我黏糊了半天,底儿还没有打好呢!原来,做什么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认真地学才行呀!

早晨7点40分,穿着长裙正优雅地向我们教室走来是我们的班主任白老师。她今天教我们诵读诗歌《有一种精神,叫李冰》。我想说,那默默奉献的李冰精神说的不就是您,我的白老师吗?每一天,您来得最早,走得最迟;下课时,您在教室教我们练字;午休时,您在教室给我们讲错题;我们打扫卫生,您手把手地示范教我们如何扫、如何拖、如何擦、如何摆……放学时,您又和出现问题的同学的家长一一交流……老师,您就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李冰人!

昨天是我作为都江堰景区小橘子服务志愿者第二次上岗!当我穿上印有“小橘子志愿者”六个字的橘色马甲,背包上插着小红旗,在社工老师的带领下出发时,我多么骄傲啊!我这次要给游客们介绍的是建堰护堰的有功之臣——丁宝桢。当我了解了李冰、诸葛亮、丁宝桢等功臣后,我才深深地明白,作为一个都江堰人,而今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是多么的幸福!这个下午,我服务了16批客人。我绘声绘色地讲解,让他们了解堰功道,了解丁宝桢等人是如何传承李冰精神的……或许是我讲得太投入,有一位姐姐及一位阿姨都问我是哪所学校的,我大声地告诉她们:“李冰小学!”

我的辛苦付出和讲解时的睿智,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赏,我成了大人们心目中的“小李冰”。此时,我为我是李冰人而高兴,自豪!

李冰早已远去,但是李冰精神永在!(李冰小学六·3班 李昀蹊)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我的 父亲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