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之一。原名徐寿康,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擅长油画、中国画,尤其以画马闻名中外,被誉为“马中之王”。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历史使命。他先后赴日本和法国学习美术,曾任教于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美术人才。1949年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并参与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等重大工程的设计,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1943年7月19日,画家徐悲鸿来到了都江堰。
正值暑假,他带领中国美院的师生到青城山写生,同行的除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的人,还有中大艺术系助教康寿山女士,郁达夫烈士的侄女、徐悲鸿的学生郁凤女士,著名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先生、伯阳和丽丽。当然还有他的恋人、刚刚20岁的廖静文。他和廖静文的爱情,历经风霜,终于在青城山迎来了绽放。
在来都江堰之前,徐悲鸿和廖静文差一点就失之交臂。
徐悲鸿时任位于重庆磐溪的中国美院院长,廖静文是他的助手。朝夕相处间,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愫在两人间蔓延开来。消息传出,与徐悲鸿已经分居7、8年的前妻蒋碧微来信指责廖静文破坏她的家庭。徐、廖两人相差28岁的年龄鸿沟,也让廖静文的家人极力劝阻。
在世俗和追求之间,廖静文辗转反侧。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廖静文含泪给徐悲鸿写了一封告别信——“敬爱的先生:请原谅我不辞而别,无论如何,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我衷心希望您继续寻找与蒋碧微女士和解的可能,我觉得她现在能回心转意。您给我的画和您为我画的像,我都留在您的写字台上了,虽然,我非常喜爱它们,但是我不能,也不敢从您这里带走这些作品,我没有权利占有它们。我将在您不知道的远方,永远看见这些作品,因为我看它们不止千百次了。愿您珍惜健康,不要再想起我。”随后,拎着一个帆布箱子,廖静文泪眼婆娑地走向了码头。
下课回来的徐悲鸿看到信后,没有丝毫犹豫,沿着崎岖的山道,大步朝江边追去。在廖静文就要跨上船舷的那一瞬间,徐悲鸿拉住了她的手,告诉她,他不可能跟蒋碧微和好了。“你太天真了,是她坚决拒绝和解的,这与你毫无关系。”纯真善良的廖静文睁大了眼睛:“也许她现在愿意和解。”
徐悲鸿摇了摇头:“不,她决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为了破坏罢了!”徐悲鸿以男子汉的勇气,终于将选择离开的廖静文追了回来。如果没有徐悲鸿这果断、勇敢的一追,也就没有了三个多月后他们的携手都江堰之行。
二
徐悲鸿一行在岷江中游的都江堰,被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工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震惊,激流飞湍有如万马奔腾,蔚为奇观。据廖静文回忆:“站在公元494年建成的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前,缅怀先贤,想到他们当年凿山、筑堰,终于化水患为水利,使200万亩土地成为良田的丰功伟绩,顿生景仰之情。”
当时二王庙内有“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正殿的两边长柱上有颂扬李冰治水丰功的长联;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民归壹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因为抗战原因,当时的二王庙宇颓败失修。为了表示对李冰父子的景仰,徐悲鸿当即捐款2万元,以助维修费用。
二王庙前不远处就是安澜索桥,用绳索连接木板制成。行人走上去,绳索和木板悠悠晃动,下面是滔滔江水,深不可测。刚迈上索桥,便不能举步。徐悲鸿一行因为女士较多,只好退回。后来,他们乘坐竹筏渡江,据廖静文回忆:“横过湍急的洪流,在排山倒海般的巨浪上漂浮,浪头上数不清的白色泡沫溅湿了我们的衣衫。”
随后,徐悲鸿一行上了青城山。那里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鸟语虫鸣,异常幽静。他们都寄居在“天师洞”。“天师洞”是一座天下有名的道观。相传是张天师得道之处,殿堂宏大,且有供旅客住宿的房间,徐悲鸿决定在此留下。
徐悲鸿不仅在青城山收获了艺术,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郁郁葱葱的青城山,这对刚刚经历过波折的恋人快乐幸福,悠闲的时光里飞影流蜜。
白天,徐悲鸿埋头创作,廖静文就在银杏树下静静地看书。创作之余,徐悲鸿就辅导廖静文临摹王羲之的帖。夜晚,他们踏着月光散步,看萤火虫飞来飞去,听啄木鸟清脆鸣叫。在这里,他们还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第一张合影。
以天师洞大香炉为背景,徐悲鸿身着长衫扶着香炉一足,齐肩短发的廖静文端庄优雅,面带娇羞。随着“咔嚓”一声,摄影师高岑梅第一次定格了徐悲鸿廖静文患难之中的爱情。
六十多年后,廖静文回忆起这段让她陶醉的日子,依然充满怀念:“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像所有恋爱中的男人一样,徐悲鸿一举一动都充满对女友的爱怜。那时候,大家围坐在一张可坐10余人的大圆桌吃饭。徐悲鸿知道廖静文喜欢吃鸡翅膀,每次白果炖鸡一端上来,徐悲鸿总是首先把鸡翅膀撕下来,隔着大圆桌将翅膀夹到廖静文的碗里。廖静文也开始学着为男友理发,虽然手艺不佳,将徐悲鸿的发型剪成了女式,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徐悲鸿却颇为得意:“请不要笑,这是廖小姐的手笔哟。”
同行的画家都在努力作画。除了在青城山写生,还有些人到灌县附近赶集,画少数民族和五光十色的集市风光。
晚餐后,大家都去散步。当时,廖静文和徐悲鸿常常沿着一条幽静的小溪而行,到一座木桥上,坐在那里,听山涧清泉潺潺流过时发出的音乐般美妙的鸣奏。廖静文回忆:
在浓密的夜色中,萤火虫闪着绿色的亮光,轻轻地从我们头上飞过。凉爽的晚风将树木的阵阵芳香吹来,有时远处还有啄木鸟的叫声。这是多么美丽、宁静、迷人的夜晚啊!那静寂的山林也仿佛在黑暗中快乐地凝视我们。
泪水又在我眼眶里闪烁,终于悄悄地沿着我的面颊流了下来。
“静,为什么又哭了?”徐悲鸿先生用温存的声音问我。
“先生,我将不能在您身边工作了。”我忧伤地说:“暑假将要结束,我必须进学校去。”这时,我已收到金陵女大的录取通知书。
“静,我为你考取金陵女大而感到高兴。不要记挂我,要努力学好本领,为我们多难的国家尽力。你走了,我是会感到难过的。但是,当我们国家正受到帝国主义的残酷的侵略,全国同胞都在遭受凌辱或杀害时,我们个人的痛苦便是微不足道的了。”
听着他的话我心里涌出一种既感动,又温暖的感情,而且受到鼓舞,觉得浑身增添了力量。
我们沿着潺潺低唱的小溪走回去。山中的夏夜浸透着凉意,碰着路旁的树枝,便有大滴大滴的露水落下来……
三
绘画,是画家表达爱情的方式。那时的徐悲鸿画青城山,也画廖静文。一天午后,在天师洞,身着旗袍的廖静文侧躺在椅子上淡然自若地看书,阳光穿过乌黑秀发,让清纯淡雅的廖静文仿佛成了不食烟火的仙子。徐悲鸿赶紧取出笔和纸,将廖静文的神态定格在了画中。这就是后来徐悲鸿的传世经典——《读》。徐悲鸿签下名字,将这幅油画送给了廖静文,同时送出的还有他的素描作品《廖静文像》。
在青城山,廖静文给恋爱中的徐悲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几十天里,他先后画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湘君》《湘夫人》《东皇太一》《云中君》等以及《青城道中》,且将《国殇》和《山鬼》两幅画成大幅国画。《国殇》是诗人歌颂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士,《山鬼》则是诗人借一位美丽的山神怀念一位公子,象征诗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也正是这种热爱祖国的感情,支持徐悲鸿先生从事这些创作。在创作风景油画《天师银杏》时,徐悲鸿不忘在画面里加上一个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身着紫红色旗袍的少女。这个少女就是廖静文。年轻靓丽的廖静文和参天古树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其成为徐悲鸿的经典作品。
徐悲鸿和廖静文的爱情,历经风霜,终于在青城山迎来了绽放。在恋爱的人眼中,世界都是明亮的。于是,应邀为朝阳洞撰书楹联时,一串明亮的句子,在徐悲鸿笔下龙飞凤舞:
空洞亲迎光照耀,
苍崖时有凤来仪。
上联将朝阳洞拟人化,仿佛朝阳洞亲自迎上前去欢迎阳光;下联则进一步点出在这青翠的山崖上,朝阳洞是时时有凤凰朝拜的美好地方,明朗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与黄云鹄那副“天遥红日近,地仄绛宫宽”的楹联相比,恋爱中的徐悲鸿投射出的情感更为浓烈、炽热。
作为一代美术大师,该联与徐悲鸿留在青城山的另一副楹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一样,充满了灵动的画面感。“空洞”“光照耀”“苍崖”“凤来仪”的描绘,犹如一帧浓墨重彩的油画,逼真地还原了朝阳洞的美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徐悲鸿不仅是杰出的画家,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早年学习赵孟頫,后来又受过康有为的指导,虽无意以书法名世,但取得的成就让许多专攻书艺的名家也难望其项背。徐悲鸿书写的这副行书对联,线条质朴厚实,用笔挥洒率真,稳健秀润,稚拙欹侧,让人过目难忘。
不久后,徐悲鸿一行又去了“上清宫”。
他们在青城山还遇到吴祖光、丁聪和吕恩,当时都很年轻,但吴祖光已是很有名望的剧作家,丁聪则是才思敏捷的漫画家,著名话剧演员吕恩那时就像花朵一般美丽。很多年以后,徐悲鸿和他们又都在解放了的北京欣然相遇。
天师洞当时有一位中年道士常常出去采摘新鲜核桃,用托盘盛着,很恭敬地送给徐悲鸿。那位年长的最高主管也常来问候他,而天师洞的厨师,探听到徐悲鸿爱吃西红柿,每天早晨都为徐悲鸿先生做一碗西红柿鸡蛋。
四
一个多月以后,离开青城山时,徐悲鸿画了七幅画。分赠给那里的七位道士。不过,徐悲鸿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让那位厨师第一个来挑选。据廖静文回忆:“他们七人围在这七幅画前观看,听到徐悲鸿的话以后,最初,厨师惊慌地望望他那位威严的主管,又惶惑不安地望望徐悲鸿。接着,便连连摇头;他那双发亮的眼睛仿佛在对徐悲鸿说,我很感激,但是在我的主管面前,我决不能这样做。徐悲鸿先生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便亲自挑选了其中最好的一幅送给了这位厨师。后来听说,那送核桃的中年道士得到徐悲鸿先生的一幅马以后,曾请人制成石刻,以它作拓片售给游人。”(王嘉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