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2日,成都村政学院十周年论坛暨“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将在我市召开,这将是成都村政学院发展史一次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会议。依托都江堰市委党校创建的成都村政学院是全国首家挂牌“村政”、集农村问题研究与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于一体的专业机构。运行十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问题,记者专访了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教授邓蓉。
问:记者:成都村政学院成立十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深耕“乡村”的研究专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一所有“读村”情怀的学校,总有一条赶不完的乡村田园路。
问:你认为,十年间,成都村政学院如何适应、参与了中国乡村的变化?或者说,成都村政学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获得了哪些成长?
答:成都村政学院秉承“专科办学、特色咨政、问效跟踪”办学理念,在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同时,充分利用与其零距离优势,十年来专项调查研究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的新动态、新趋势,架起了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学院和老师也伴随在“田间地头”的教学、调研、咨政茁壮成长。
问: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勾勒出未来乡村美丽图景。此次论坛主题“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这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发展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也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学院课题组长期跟踪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实践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此次论坛主题“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问:干事业、谋发展,干部是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怎样的农村基层干部?
答: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从实践来看,众多社会矛盾也主要体现在村、社区,抑制化解此类矛盾的工作也体现在村、社区。因此,我们需要大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愿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一线干部。
问:跟踪、回访,到学员所在村(社区)实地考察是成都村政学院培训的重要内容。成都村政学院如何让这种跟踪、回访不流于形式?
答:从2018年开始我们在中组部“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上探索五天培训、五年跟踪的“我们在一公里”项目;到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培育示范活动”中的十天培训、两年陪伴“陪伴式教学模式”项目。我们用1名党员志愿者+8名培训班学员+2至5年追踪时间的形式,与学员共议发展问题、共享发展经验,问题导向——严谨调研——解决问题就永远不会流于形式。
问: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国之大者”,你在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方面有哪些建议?
答: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们知道,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都江堰灌区横跨岷江、沱江、涪江三大流域,灌溉面积超1000万亩,造福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乐山、眉山7市37县(市、区)。如何从千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传统农耕中转变观念,聚合资源,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认为:
一是紧盯“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高端产业聚集;
二是构建“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标准地建设体系;
三是落实“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农田管护要求;
四是探索“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土地配套“风口”;
五是利用“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土地改革成果;
六是打造“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文化品牌;
七是激发“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农民内生动力。
问:预测未来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还是想了解下,成都村政学院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以送“党的声音”为主要培训内容,破解乡村信息不对称的瓶颈;以“解惑答疑”为主要咨询方式,化解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问题与矛盾;以交流探讨为主要平台,共享乡村发展中的经验做法。
记者手记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类人,干起工作不知疲倦,做事作风麻利干练,没有那么多伤春悲秋,也从不会顾影自怜。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纳成“工作狂”,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在邓蓉身上,既有学者所拥有的睿智,又有群众打交道喜欢的简单、干脆。此次采访是在邓蓉老师工作的间隙完成,她刚在阿坝州讲了一天课,在凌晨才将修改好的“答记者问”回传给我,几个小时后,她又将远赴昆明。而她的同龄人,也许早已活跃在跳集体舞的广场上,亦或是在家中含饴弄孙。可她,依旧有一颗年轻的心,像个年轻人一样勤奋工作着。她说:“只有对职业心存敬畏才会让人珍惜工作,珍惜工作就会促使我对工作倾力而为,倾力而为就会有工作成就感,我的心灵需求便得到了满足。”
邓蓉教授的“名气”,在田头,在乡间。记者接触过许多社区党组织书记,交谈中,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提到她的名字。“还是邓老的课讲得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我们之所以这样干,是从邓老的课上得到的启发!”一声“邓老”,有信任,有亲切,更多的信任。
三十年如一日,邓蓉始终坚守敬业为工作之根本,无私奉献于农村基层一线,以她对“三农”的深厚感情和自己默默无闻、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
相关链接
邓蓉简历
邓蓉,女,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经济学管理教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干部培训客座教授。四川省首届“干部教育名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成员、成都市委党校系统首届“名师工程”“教研英才”、第六届都江堰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都江堰市第八批拔尖人才。
重点教学成果:先后为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主体班及其他班次授课;为中组部、四川省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班次授课;为四川省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授课。专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架马车”建设实务》分别入选2021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被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选为10门适合基层学习使用的优质网络课程之一;专题《现行农村产业扶贫政策梳理与深化农村五大改革》《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4个课程分别成为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中组部党员培训网络课程;专题《深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理论与实践》等5个课程先后入选国家行政学院干部教育网络课程。
重点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参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情况的实证调查》《地方党委应对危机的政治动员能力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中央党校、省、成都市社科课题15项;先后有《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困惑与对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村级治理结构建设初探》等120篇论文刊发;先后有《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等32篇成果获得奖项。其中《流动才有生命、创新才有活力》入选第七届四川省“四个一工程”党员教育优秀案例、《四川省都江堰市灾后安居房阳光分配》入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先后主持参与《农村干部一线工作法》等6本教材书籍撰写。
重点咨政批示:先后有《关于我省农村产业扶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市返乡农民工滞留困境的调研分析及对策建议》《关于成都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补齐乡村治理要素短板的几点建议》等15篇咨询报告被四川省委、成都市委主要领导以及省市其他分管领导批示。(本报记者 宋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