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古城,遍地文化遗迹,是一座活的博物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这里承载着多少老灌县故事。让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用心感受古城悠远的韵味。从西街到天府源廊桥,去感受古城里的市井烟火气,再沿着满目青翠的锦江绿道走一走。不长的一段路,然而,从清晨到入夜,从雪山到江流,却是风景万千,令人流连忘返。
西街:从历史深处走来
在短短几百米的西街,有一家的民宿的名字很奇怪,叫“蚕鱼”,主人雍先生开玩笑地说:“不少人来这家店,看到招牌不明究里,还以为是卖鱼的餐厅。”
说起名字的来历,还不得不提到本土画家张宗品先生。雍先生某次在西街偶遇这位八旬老人,听他讲西街的历史。张宗品先生是个性情中人,说到激动处,念了李白《蜀道难》中的名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令雍先生震撼的是,蜀人的祖先也有可能是从这里经过,再到成都平原。于是他为新开的民宿取名为“蚕鱼”,以此纪念这两位古蜀国的君主。
如今的西街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有许多别致的旅游商店,出售着各类特色商品。到了节假日,这里更是人流如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这里漫步、购物、自拍……感受着这条古街的别样魅力。事实上,在很长的一个时期,西街都是这座城市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
西街作为历史上川藏经济生命线——“松茂古道”的起点,“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就是当年的真实历史写照。马帮从藏区运出毛皮、山货、药材,又将粮食、盐巴、茶叶运回藏区。那时的西街居民看中了地利之便,经过世代努力把这里打造成近代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
作为商旅穿梭的贸易通道,西街上自然少不了旅店。曾经的西街上小客栈林立。那时客栈没有豪华房、标准间之分,靠近主人家的房子贵一点,反之也就便宜一些。西街上的行业当然不止于此,非常有名的是玉石铺、铁匠铺,另外还有卖汤圆的、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
1955年,成都到阿坝的公路通车。汽车跑起来,马帮失去了作用,西街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街,虽然略微有些冷清,但却保留了以往的韵味。窄窄的街道,两旁是典型的川西民居。早晨,居民站在街沿上刷牙;出太阳时,就有三五个人抬出椅子,在街边摆龙门阵。在这里,仿佛时光都凝固了,喝一杯茶,坐在一天,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
南桥:雄踞江源第一桥
第一次来都江堰的朋友,我一定会带他去南桥。在没有智能手机,照相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桥头有许多提供拍照服务的个体户。那时候,能在桥头留下一张照片,就可以证明自己来过都江堰了。但是,体味都江堰这座城市的妙处,才刚刚开始。
南桥,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是一座古廊桥式风景桥,桥头重檐彩塑,珍禽异兽和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走廊内壁上精心绘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可谓一条艺术长廊。南桥原名“普济桥”, 被誉为“水上画楼”“雄踞江源第一桥”“览胜台”。据说,清末时,丁宝桢大修都江堰,修缮完成后,用剩余银两修建了石柱木结构的南桥,方便百姓交通往来。到了夏季,南桥就成了大人小孩乘凉的地方。岷江水经过宝瓶口,挟带着一股来自高山的凉风,可以说,没有哪台空调比得上这里的阵阵清风,也没有哪家酒吧比得上这里的飘缈夜色。老人们坐在桥面上摆龙门阵,小孩子追逐嬉戏,好一派热闹景象。到了冬天,南桥上的人要少很多,有时候,会有一个身着白西服的老人在南桥上吹萨克斯,在他内心中,应该藏着许多深邃的故事。
都江堰长大的孩子,想必都会有在南桥上看水的经历。站在桥上看水,你可以想像自己站在船头,一艘船在飞快地前进。如果是和你的女友在一起,那就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船了。告诉你的女友,摒除杂念,认真看水,五分钟,然后闭上眼睛,就开始飞翔了。在她闭上眼睛那一刻,你就可以像电影里那样,用手轻轻搂住她的腰……
都江堰这座城市被称为“雪山里的公园城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站在南桥上,就可以轻易地望见远处的雪山。此时,看到的雪山是位于汶川县绵虒镇境内的火烧杠,这座山海拔4141米。为什么叫火烧杠?黄昏时分,夕阳照在山上,金光闪耀,如梦似幻,仿佛被“火烧”一般。当然,这只是笔者粗浅的理解。
激情啤酒:多元文化集于一体
从南桥说到天府源廊桥,不得不说说啤酒节了。2023年举行的堰遇256·都江堰蓝眼泪Young派音乐啤酒节,集音乐、啤酒、美食、休闲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就在南桥侧举行,这也是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携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打造的啤酒音乐夜间消费新品牌,以打造美食娱乐城市为宗旨,营造水旅融合新场景,传播都江堰水利文化、传统文化、美食文化、啤酒文化。
事实上,都江堰市举行夜啤酒节的历史由来已久。从2001年开始,“喝酒喝到天又亮,双休休到自然醒”成为都江堰惬意生活的写照,让成都市区及周边县市的市民一到周末就按耐不住,呼朋唤友、携妻带子向都江堰夜啤酒长廊出发,伴着滔滔江水,吹着徐徐河风,开怀畅饮……都江堰的夜晚,是最有魅力的,有啤酒的香味,有江风的吹拂,有音乐的缭绕,有难忘的遇见……
让我向你细细描述都江堰的夜晚,海子说,黑夜是从大地上升起的。从南桥旁的绿道走一小段,你会发现都江堰的天黑,有点像大写意的水墨画,刚着了墨,就一团团地在水气中散开了,这墨不会很浓,因为总可以看见依稀的山色。让人不会忘记这是在都江堰,一座抬起头就能看见山、低下头就能看见水的城市。接下来,奇妙的景观出现了,沿江那些古色古香的桥呀、廊呀,比赛似地亮起来。如果站在山上俯看,那就是一幅闪着光的清明上河图;如果坐飞机打这里经过,那江边就是两条晃眼的彩带;但如果是在宇宙飞船中,那这里就只能是一个极小极小的亮点了。出现在游人眼前的那些建筑灯火通明,让我怎么来形容呢,这让我真伤脑筋。对了,你看过张艺谋的《黄金甲》吗,那些建筑就像是电影中的宫殿。
至于喝夜啤酒的感受,一位外地食客写下这样的文字:“晚上七八点钟,路灯亮了,河灯亮了,拦河闸上地霓虹灯瀑布般地亮了。在南桥一带的岷江边,已经高朋满座了。如果在周末,稍稍迟一点,就没有座位了。来点啤酒,你可以要扎啤,比较鲜。瓶装的、听装的,不同品牌的,应有尽有。当然,全部要冰镇过的,凉丝丝的,消暑解渴。来点小吃,煮花生、煮毛豆、五香豆腐干、泡凤爪,当然还有炒田螺、炒大虾、炒青城山老腊肉,卤猪尾、卤兔头、卤鸭脚,总而言之,你会为自己胃的容量小而发愁。来点音乐,河水哗哗奔流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如嫌不够,还有流浪歌手巡演。有时候客人一时兴起,拿起麦克凤,歌手只得成为临时乐队,且弹且唱,引得四邻围观,唱者陶醉,听者兴奋。与三朋四友喝至酒酣耳熟之际,猜拳行令声此起彼伏,一种平凡的生活场景展现眼前,一种世俗的幸福涌上心头……”
蓝眼泪:温柔和浪漫相交辉映
蓝眼泪,多美的名字。来到都江堰,你一定要看一看引得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的“蓝眼泪”。在广为传播的视频作品中,岷江的水是那样的美轮美奂,都江堰的夜色是那样的纯净迷人。如果是在燥热的夏季,从雪山融化的滚滚江水携着凉爽的风扑面而来,让桥上、江岸,乃至屏幕前的人们心生畅快。
都江堰“蓝眼泪”已经成为现象级的旅游营销案例。有很多成都人下班后坐着成灌高铁来都江堰,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在灯光映射下如翡翠般碧蓝的岷江水。关于“蓝眼泪”这个名字的来历,坊间有很多猜测和议论。有人说,因为传说中宝瓶口锁了一条孽龙,是他流下的蓝色的眼泪;也有人说,“蓝眼泪”一定和爱情有关,川剧《夫妻桥》中,何先德夫妇二人历尽千辛万苦为民修桥,世人感念他俩的艰辛与爱情,把岷江水看成汇聚而成的眼泪……而创作者邓青老师说得很简单,“以天府源廊桥为中心点,一分为二的岷江水在灯光的映照下就像两行蓝色的眼泪,所以取名为‘蓝眼泪’,可能因为这个名字比较好记,于是就流行开来。”
都江堰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但许多摄影家却对都江堰的水情有独钟,邓青老师说,那是独一无二的,最能打动人心的。从西街到蓝眼泪,与其说是一场旅游,不如说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说的应该就是这种境界。说的多,不如来亲自体验,走一走,最好是住上两天,你会有很深的体会。
(宋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