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3年10月13日是第十个“世界血栓日”。血栓性疾病可以分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被称为临床上的“沉默的杀手”。为号召公众采取积极行动降低静脉血栓危害,正确认识静脉血栓,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华茂。
“血栓是潜伏在生活中的‘沉默杀手’,一般发生于成年人,人群发生率在千分之一,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张华茂告诉记者,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器官,静脉将血液回流至心脏。血液流经这些“管道”时有时会受阻,尤其是静脉血回流非常缓慢,当血管内部有损伤时,这时血细胞会粘在一起形成凝块,从而形成血栓。有的人认为血栓就是“平时吃得太油”,或者“消化吸收不好”,导致油脂在血管内形成斑块导致的。其实这只是血栓的一种,即动脉血栓,它是血脂高加上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积累导致的。而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肺部,导致肺动脉栓塞,引起严重后果。
张华茂表示,即将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很多人都不愿出门活动,在家里长时间坐着或躺着,就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果有剧烈动作,就容易导致血栓脱落。其次,寒冷的天气会增加血液黏度,导致血管收缩,一些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向其他地方,导致肺栓塞、脑梗塞等血栓性疾病,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非常高。
张华茂提醒广大市民,静脉血栓的预防大于治疗。无论是职业需要久坐,还是坐长途交通工具,一定要记得每隔一两个小时活动下肢,有助于远端血液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在腿上形成静脉血栓。对于卧床的患者,首先是动起来,可以多做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回流。抬高双腿,让双腿高过心脏,让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回心脏。多喝水,防止血液浓度过高,避免血液淤积、聚集导致血栓形成。万一发生血栓,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禁止按摩、推拿患肢,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实习生 杨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