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太大了!现在出门有了绿道、有了路灯,我每天都带孙儿出来逛逛!”近日,在聚源镇大桥社区走马河畔旁的生态绿道上,居民何大爷高兴地说。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聚源镇大桥社区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等工程,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大桥社区通过修建绿道、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农村增“颜值”、提“气质”,群众的参与度、认可度、满意度大幅提高。
群众生活幸福感提升
共同守护“靓丽”成果
走进大桥社区,宽敞整洁的生态绿道和郁郁葱葱的绿植让人眼前一亮,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林盘、奔腾的河水以及居民在林荫下闲聊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透露出一片安逸祥和的田园生活氛围。
这条新修建的生态绿道全长3.5公里,能通往居民家中、田地、林盘。走进一条通往人家户的绿道,当地居民称为滨河三路,除了能看见坐落于林盘间的民居外,还可以看到营地、美食等产业。
居民郭俊蓉正在家门口的道路中间清扫落叶,谈到环境变化,在这里居住30余年的她深有感触,“以前这里就是一条小路,宽度大概1米左右,就只能一个人通行,生态绿道那个位置原来是荒地,全是杂草。现在的环境简直大变样,以前的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亮、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舒服多了。”
据了解,她家所在的道路经过了3次蜕变。从最初狭窄的泥巴路,到居民自筹修建机耕道,到社区与乡贤共建水泥路,再到今年6月改造为绿道,宽度从最初的1米拓宽到现在的4米。她表示,社区此前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区、村域环境卫生保洁、农村河道渠道保洁等方面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后,“脏乱差”的局面一去不返,道路的多次提升,更是方便了大家出行,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场景。
如今,为巩固整治成果,她与居民们也逐步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守护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大家的文明素养也在不停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也常常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我们也很乐意加入其中,让生活的家园越来越美好!”郭俊蓉说。
村民实现增收
配套不断丰富
乡村面貌日益改变的同时,大桥社区依托走马河优质的生态禀赋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引进携程农庄品牌,重点建设“清水画廊·大桥湾”项目,打造集精品民宿、房车营地、森系露营、音乐酒吧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度假地。目前项目一期占地约100亩,形成的系列服务场景、消费场景、文化场景、生态场景,已成为热门打卡地。
对于在家“创业”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成为了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撑。在朝元兰草的大棚内,一盆盆兰草整齐摆放在架子上,青翠欲滴,居民罗世均正在大棚内查看兰草长势。谈起如今的乡村环境,他竖起了大拇指,“我觉得很巴适,每天早晨我都会沿着绿道走一圈,锻炼身体。”
罗世均于2018年在社区经营起兰草生意,对于他来说,乡村面貌提升,不仅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还拉动了产业效益。“以前路不好走,客户过来会觉得很麻烦,现在客户来到这很方便,有些带上家人来的,采买后就在社区玩一下午。社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我们拓宽了销售路子,有些游客在游玩的过程看到了我们的基地,再成为回头客。我明显感受到销量有增加,对以后的经营很有信心。”罗世均说。
天色渐渐暗下来,社区新安装的64盏路灯、400余米沿河灯带相继亮起,让居民们的回家路变得明亮又温暖。
乡村“肤色”的提亮,环境质量改善的提速,提升了群众内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驻聚源镇大桥社区选调生王小川告诉记者:“大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区‘两委’在社会治理中的牵引作用,以人居环境的改善来推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同时也为社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让‘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下一步,大桥社区将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规划蓝图,不断丰富大桥社区“清水画廊·大桥湾”核心区域道路体系及配套设施,持续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沙维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