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号“诗史”,被后人奉为“诗圣”。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玄宗时,待制集贤院,肃宗时,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任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后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著有《杜工部集》。
一
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自建草堂,以成都为中心,游历四川各地,多次前来青城山和都江堰采风创作,写下2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登楼》入选《语文》教材,其中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成千古绝唱。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2年)杜甫游青城的往事。
那一年,杜甫刚满五十,颠沛流离,使他过早白头。一年前,来成都后境况好些了,浣花溪畔的风光景物也给他很大的慰藉。但步月思家,看云忆弟,想起仍处于兵荒马乱中的家乡,那忧国忧民、伤时念乱的情怀旋即浮上心头。他面庞清癯,炯炯有神的双眸带着几许倦劳的血丝,正与夫人杨氏、长子宗文对坐闲谈。天真烂漫的“骥子”宗武立在桌边敲针作钓钩。黄莺儿在绿柳丛中婉转啼鸣,宗武闻声推开西窗,惊起溪边古楠上的白鹭,齐扑扑飞向蓝天。杜甫临窗远眺,晴日里西山银光闪耀。宗武好奇地指着雪山问道:“父亲,我们能去那边雪山玩玩吗?”杜甫答道:“骥子,那雪岭离我们还远着哩!不过,这近处倒有一座仙山。”“父亲,你说的就是前些时高适伯伯请我们去游玩的青城山吗?”宗文插问。“正是它!”杜甫接着对宗文说:“十七年前,我与你李白伯伯从东都出发,同游王屋山第一洞天。不久又在山东和你高适伯伯相遇。我们三人漫游梁宋,同登琴台,痛饮酣歌。万不料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如今飘泊剑南,虽有幸观赏西蜀风光,但李白已不能在他家乡陪我了,唉!”
此后,宗武曾几次催父亲去游青城。当时任成都少尹的陶、王二君,见杜甫为营建草堂过于劳累,也劝他去青城山散散心,但因事缠身,未能成行。杜甫愁绪万千,叹曰:“我这样穷愁潦倒,难道是诗文不好吗?”但他回顾友人的盛情,又提起了兴致,在秋凉开始青城之游。行前,颇有感慨地写了一首《去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老被樊笼役,赏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文章嗟底病,回首兴滔滔。
二
杜甫离开草堂,先到蜀州拜会高适。老友重逢,那兴奋的心情真是难以言状。特别是喜见这位边塞诗人,如今更深知兵事。四月间,梓州刺史段子璋谋反,就幸亏他率领彭州官兵迅速平叛。干戈无已时,儒冠多误身!像他这样能诗善战的文武全才,当今又有几个呢?高适本想亲自陪同上山。杜甫想到:这位老友刚从彭州调任蜀州,近来东川遭花敬定抢劫,西川又有洪灾,玉垒风云变化莫测,不能因我们三爷子游青城,拖累他误了国家大事,便婉言辞谢。高适只好托正在蜀州的青城县常县尉,对杜甫多加关照。
杜甫三父子走到丈人山下,秋雨刚过,那耸入天际的翠峰在飞飘的云团里时隐时现,清溪在幽壑里奔腾着、喧嚣着。山麓有一座道观,蓊郁的楠木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清幽秀雅的山林迷住了诗人,还是骥子拉他的手说:“爸,快进庙子里去玩嘛!”他们一进大殿,便被五彩缤纷的大幅壁画所吸引。那上面画的是宁封丈人所管五岳四渎的山山水水。杜甫指着壁画中的东岳对两个儿子说:“我登过泰山,也到过吴越,但从未见过青城这样幽丽的景色。也许是前些时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来草堂暂得休息,便道是‘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但那儿的幽哪比得上青城山呢?”说罢,他拉着骥子步出观门,细看丈人祠西佳气最浓的胜景。但见层岩耸秀,翠壁连云,万绿丛中杂有金黄的银杏树、如丹的野漆树,使人如醉如狂,惊羡叫绝。但天色已晚,杜甫策杖欲行,叫二子系好鞋带,沿着石梯磴道前行。山径两旁的野花发出馨香。细看林间,残留着的淡绿色钟状小花,结着紫黑色球果的药苗,遍山都是。杜甫想到,那不是我最喜爱的黄精吗?晋朝道士陶弘景说:黄精能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能白发转青,使肌肤细嫩如冰雪,就像《庄子》书中所描绘的神人那样。青城山!你真是一座神仙所居的仙山,我深怕误吐痰唾,玷污了仙山胜景。此时,杜甫情不自禁地高声吟哦,即兴赋来长短句参用的一首新诗: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父子三人游兴很高,漫步林间幽静的丹梯,如在画中游。不到半个时辰,已来到常道观,这是他们今晚歇脚的地方。
古观建在两条山溪之间的斜坡上,三面环山。一重又一重的道观屋宇和四周的奇峰峭壁、参天古树,组成一幅庄严古雅、清幽旷寂的画卷。再行至殿侧试剑石前,喜看道道乳泉从半月形的崖壁上流淌着、飞洒着。古树上长满青色的苔藓,藤萝在古树的横枝上悬挂着,随风起舞。那雾状的细雨溟溟蒙蒙,似有如无。木樨香迎面扑来,背后传来清脆的晚钟声。回头一看,暮霭中金灿灿的银杏叶儿簇拥着飞翘的殿阁,真不愧为神仙洞府。回想长安十年“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五年战乱“夜深经战场,寒光照白骨”“入门闻号啕,稚子饥已卒”,这一切宛如一场噩梦!好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真觉心旷神怡。这时骥子跑来说:“父亲,我们喝了洗心池的泉水,真是甜滋滋的,又擦了个脸,硬是爽快极了!”杜甫仰天大笑:“你两个小子,果真跑到仙山洗心革面来了,哈哈!”杜甫顾不得旅途劳顿,兴致勃勃地登上黄帝祠,又到白云阁看开元十二年上皇亲赐道观的御碑。但毕竟年已半百,两腿有些酸痛。这时,道士请他进餐,席间用道观自作茅梨酒招待他。杜甫爱这气味浓香、酽而爽口的乳酒,边喝边高兴地说:“酒能宽心,诗能遣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眼前有限杯!”后来,严武来成都,得知杜甫爱饮此酒,特派人送到草堂。杜甫曾为此作诗申谢,题为《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次晨,常道观敲响早课的法鼓。阵阵鼓声,惊醒了清梦正酣的杜甫。父子仨在斋堂吃过早膳,便按照道士指点的小径来到天仓山。三十六峰如画屏,错落有致。茂林中,青城特有的天师栗皱开栗蓬,好像对他们咧嘴微笑。这可把小儿子乐坏了,不一会儿便捡了一大把,笑呵呵地捧给父亲看。
杜甫笑道:“好呀,这就算父亲给你的生日礼物了!”
说到这时,他眼前突然浮现出两年前在同谷山中又冻又饿,雪里觅橡栗遍寻不遇的穷途厄运,更觉得眼下这青城山,真正可爱。
杜甫捧着儿子捡给他的一大把天师栗,深有感慨地说:“天生万物以养人,岂能说自古稻粱多不足?我看只要有救国壮士执掌国家纲领,致君尧舜,整顿乾坤,是能够使天下丰衣足食的。都怪那些蒙蔽圣上的宦官、贵戚和残暴僭妄的重臣、酷吏,杀掠成性,挥霍无度,才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景。”他仰望苍天,大声一呼:“若欲救疮痍,必先去蟊贼!”杜甫因为吃过些酒,又遇着秋天山里的冷风,加上情绪激动,连连咳嗽。宗文深怕父亲肺病复发,劝他到八卦台道观中歇息,喝杯热茶。杜甫却继续激动地说:“宗文呀!你高适伯伯在去年正月初七我生日那天,从彭州寄来一诗。题为《人日寄杜二拾遗》说我‘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情百忧复千虑’。是呀,我虽无官一身轻,却整天在向往大唐的强盛,思念民间的疾苦。我虽未被朝廷录用,但大唐是我的祖国,我是多么热爱大唐江山啊!多么希望能看到大唐重新统一,富强康乐!面对这仙山胜景,我真想幽栖山林,离开茫茫人海,忘却世态炎凉!但俯看川西洪水,遥望北国烽烟,又使我忧愤无穷,不忘为国分忧。”
说到这里,他又咳嗽不止。天阴欲雨,瑟瑟秋风卷起满山林涛。两个孩子劝的劝,扶的扶,才将他搀扶着歇息了。
三
归途中,杜甫经过青城县城郊的竹桥,去县尉常君家辞行拜谢。两人在林下对酌,杜甫不断眺望青山,依依不舍,就在江边林下吟诗一首,答谢常君,答谢青城山。诗云:
野桥齐渡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此后,杜甫还曾多次登临青城山、观水都江堰,写下了《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警急》《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石犀行》《禹庙》《野望》《寄杜位》《野望因过常少仙》《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阆中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出郭》《西山》等作品,为都江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玉山 王国平 文/高明鑫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