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9/05/014392.html

等待处理…

解读水文化密码

——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2023年成员大会在我市召开

点击量:25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相知无远近,山水有佳期。9月1日,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2023年成员大会在“三遗”之城都江堰市召开。来自国际水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秘书处、四川省水利厅、黄河水利委员会出版中心、水行业专业机构、水利遗产管理单位以及高校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出席会议,以讲座、论坛、参观的形式共同探索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路径,推动水利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大会由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主办,联盟秘书处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承办,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协办。副市长谭凌云出席开幕式。

搭建平台 探索保护发展路径

开幕式上,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辉首先代表四川水利系统致欢迎词。他表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不仅是当代水利人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责任,更是促进水利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吕娟在致辞中表示,水利遗产是中华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水利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水利遗产更是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水利强国的宝贵文化资源。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希望与会嘉宾能够开启一段都江堰的心灵之旅,与水利文明对话、与古堰先贤对话、与哲学智慧对话,欣赏山水人文融为一体的独特景观,身临其境地感受都江堰千古传承的发展基因和文化密码。

论坛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议题、不同角度对水利遗产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学术探讨及趋势展望。其中,国际水协会亚太地区总监李红以《共创智慧水世界》为题作现场报告;黄委会出版中心首席专家岳德军则探讨了“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治理文化”;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曜从“创新保护水利遗产,丰富人民美好生活”的角度,阐述了保护水利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员陈东与大家探讨了弯道环流输沙机制,并深入挖掘水利遗产内涵;宁波财经学院博士刘勇以《河套灌区百年杨家河》为题,重点介绍了河套灌区杨家河的百年发展历史;湖州市水利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旭强围绕太湖溇港的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

本次大会为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授牌,并通过了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章程(试行),公布了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LOGO,确定第二届联盟成员主办单位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开启对话 挖掘遗产文化价值

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场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工程特征、历史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哲学治水思想和生态价值等,加深了对中华古代优秀水利文明、先进治水技术、深厚水利文化的理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涵盖了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和谐等一系列理念,是天人合一的典范。另外,它的科技水平含量也很高,在都江堰召开遗产联盟大会是非常合适的地点。”作为联盟发起单位负责人之一,吕娟给予了都江堰高度赞扬,都江堰作为水利遗产保护的典范,也一直是水利建设的模版。同时她介绍,此次联盟大会就是把国家各个地方的水利遗产单位集结起来,大家共同商议怎样去保护中华水文化、水利遗产,如何讲好水的故事。下一阶段,联盟将共同制定水利遗产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向社会推广,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水利应有的贡献。

岳德军是第二次来都江堰,作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他表示,“都江堰是世界水利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水利人心中的圣地。它的工程设计、工程保护等在水利人眼中具有古代人独特的智慧。我这次来到都江堰,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天开会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世界灌溉遗产各个成员单位今后要加强沟通、交流,因为每一个世界灌溉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保护、传承、弘扬方面都有一些独特的经验,加强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都江堰是2018年度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于2019年度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都江堰和河套灌区都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张广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套灌区开始大范围推广实施“引黄滴灌”工程,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大幅度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与化肥用量,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种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2016年5月18日,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准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杨邦德表示,“水利遗产是中华古代文明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我们保护好、发展好水利遗产可以鉴古知今。川渝一家亲,长江把都江堰和白鹤梁串联起来,都江堰也将建水利博物馆,希望都江堰和白鹤梁一起展示长江文化,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长江文明。”

交流互鉴

促进水利遗产“活起来”

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四川省夹江县东风堰保护服务中心、浙江省丽水市水利局、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5家单位牵头发起。该联盟从2022年4月开始酝酿和筹备,4月12日举行了联盟发起工作会议,共同发出了成立“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倡议。此后,灵渠、木兰陂、长渠(白起渠)等32家单位积极响应加入。12月1日,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目前,该联盟共有38家水利遗产管理单位加入。联盟的宗旨是坚持保护水利遗产,挖掘历史治水经验,传承水利历史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搭建水利遗产保护技术与经验交流平台,推动水利遗产保护研究,实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促进水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自去年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成立以来,我国水利遗产保护格局实现了从孤军作战到团队协作、从自我封闭到交流互鉴、从碎片化发展到规范化管理、从松散化保护到专业化研究的喜人变化,契合了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创新遗产保护、挖掘遗产多重价值的发展趋势,为探索从保护遗产实体向发挥综合价值、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路径转化和价值实现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水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以水利遗产的独特作用推动民众提升文化自信、树立历史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

据了解,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作为水利遗产保护发展联盟的5个发起单位之一,多年来依托都江堰、通济堰等水利遗产资源,积极推动在水利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交流合作,致力于推进构建水利遗产发展保护新格局。未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将以此为契机,与联盟成员单位相互尊重、精诚团结,认真履行作为发起单位的职责和义务,持续深化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合作研究,做好表率、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走在水利遗产保护发展的最前列。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实习生 杨洁)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