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写心境,丹青赋情怀。近日,北京它山书院青城山分院传统中国画专修班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聚在青城山下,以笔墨抒怀,以丹青明志,在掌握画意、画技的同时,他们用笔墨“点赞”都江堰。
掌握中国画要领
“中国传统书画,诗书画印缺一不可,以书写的线条和墨色努力挣脱有形的物象。讲究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聚合得宜、藏露结合。”8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它山书院青城山分院所在地青城山桂溪园乡村酒店,北京它山书院院长、中美协、中书协会员陈十田正在给学员作室内写生示范。
万物皆可入画,桂溪园中的花草、假山是写生最好的素材。只见他轻蘸墨汁,从底处起笔,提、勾、点,寥寥几笔,一盆疏密有致的铜钱草就跃然纸上。“越简越雅,最后敷色。敷色区别于西画的上色、涂色,有着轻、柔,细密的特点,最后呈现出清亮、鲜活的效果。”边示范、边讲解,十余分钟,一幅《吃茶图》完成,一个小小的竹编筲箕里盛着红艳艳的斑鸠果,随手喝的茶杯即兴入画,并配诗:可口还是寻常物,清心只需半盏茶。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高不可攀的画论、流派、技法变得通俗易懂。
本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室内写生、户外采风,作品修改、集中点评等形式。专修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不同职业,有的是为圆梦而来,有的是为陶冶情操,更有者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想作深耕钻研。学员们一致对陈十田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率真洒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有学员告诉记者,“昨晚,老师给我们改画改到夜里11点,他注重细枝末节、言传心授毫无保留。”
“一笔定乾坤、二笔出阴阳、三笔生万物,书法的运笔出自道家思想。”来自北京的杨桐杰是位退休干部,学习国画旨在陶冶情操。他告诉记者,平静、淡泊、洒脱的心境是画家充分抒发情意的必要前提,所以画家要在世俗纷扰中修得超然潇洒、淡泊宁静的心志和素养,在动笔挥毫时才可以心无挂碍,畅然自得。本次专修班,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充分领受了画意和画技,受益匪浅。
传播大美都江堰
本次专修班课程,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国画爱好者参与进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此刻位于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脚下。”学员林子麒来自厦门,在小学任书法教师。他告诉记者,“直播过程中,发现很多网友对陈老师的诗书画印很感兴趣,能够来到青城山这块风水宝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受益终身。”
课间休息时分,国家级非遗青城武术都江堰市级非遗传承人王尧现场教授太极拳“站功六式”,“双脚并拢、左手提掌、右手握拳……”学员们跟着下蹲、扎马步、双手平举等动作习练之后,顿觉神清气爽,青城太极的养生功法再一次征服了大家。
学员卢德进是位企业主,来自福建龙岩。在桂溪园学习近一周,他感受到了都江堰青城山厚重的人文历史,川西民居、美食文化、四川人的热情好客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我们是游学的形式,在行走中学习,在大自然中做功课,两者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都江堰人杰地灵,青城山钟灵毓秀。桂溪园附近有孤鹤顶、香积寺、鸡香桥等景点。《青城山志》记载,香积寺内有位高僧生平最爱吃鸡,常常大火煮鸡,山中鸡肉香味弥漫,因此被人们称为“鸡骨禅师”。相传,两公里外小桥处的人家都能闻到鸡肉的香味,所以这座桥被命名为鸡香桥。如今,该桥处还立有“鸡香桥”石碑。当天学员们户外写生,选择了鸡香桥,葱茏的树木、特色的民居、再加上神奇的传说,一幅写生画作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巍巍青城,曾经留下了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等大画家的足迹。在这里,他们完善了自己的作品风貌,为时代和现代画坛勾勒了脉络和规律。能将书院开设到青城山下,能延续国画大师的文脉,陈十田说他很幸运,“这次它山书院走进都江堰青城山,旨在让学员们在行走、感悟中将都江堰水文化、青城山道文化融入到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当中。其次希望学员们把心中的美、自然的美融汇贯通,最后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传统的书画纸笔,来描绘都江堰的美、青城山的美,并将其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走进都江堰,爱上这座城。”(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实习生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