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7/25/014151.html

等待处理…

“阳光救助”点亮希望

——我市助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点击量:26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从2009年开始,成都市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阳光救助工程(简称“阳光救助”),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进行免费医疗。

自“阳光救助”工程启动以来,都江堰市采用临床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动员家庭、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多维度、有支撑、可持续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与关爱服务体系,提升了服务广度、深度和温度,有效促进了患者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8名重精患者通过“阳光救助”,享受到了专业化、人性化的康复服务。

专业救治 让“阳光”照耀心灵

今年春天,作为都江堰市“阳光救助”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家庭贫困的精神障碍患者。该家庭收入来源仅为年迈的老父亲在家务农的一点所得,由于患者服药不规律、监护力弱,病情时有反复。

社区人员随访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忙联络,并为其申请“阳光救助”,免费送医、住院。如今,该名患者通过医院系统性治疗,病情好转已出院,同时申请了免费服药项目以保障持续性治疗。患者父亲感叹:“孩子渐渐好转,多亏了有好政策,使我们又有了生活的勇气。”

近日,记者在市三医院看到,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正在接受音乐治疗。院长王壮介绍,音乐疗法是将音乐互动作为交流和表达方式的一种治疗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情感处理和社会交际的能力。经过治疗得到较好康复的患者,由医院引导他们参与做手工等活动,为下一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精神障碍致病因素包括先天遗传、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等。”王壮告诉记者,“要有效治疗精神障碍首先要明确诊断,根据诊断才能有效治疗。我们医院主要采用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和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社交训练、职业训练等。”

正是这些点滴改变,为精神障碍患者找到了重拾信心、重拾健康、重构幸福的出口。据了解,“阳光救助”工程是2023年成都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自项目开展以来,都江堰市做到了应治尽治,为符合救治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次性免费住院救助,加强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治疗,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多方协作 助患者回归社会

精神障碍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大众对此类人群的偏见和歧视,营造全社会对该类特殊人群的尊重、接纳、关注、关爱的社会氛围尤为重要。市三医院三病区主任、主治医师刘坤告诉记者:“精神障碍人群的治疗是全程的、综合的,不能仅满足于医疗机构的救治,还需要加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家庭关心关爱。”

刘坤介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将由社区康复站点为其提供健康管理和康复服务。由社区医生、村委会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等人员组成关爱帮扶小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在延续医院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劳动干预、家庭干预,充分发挥各部门智能,与家属携手帮助患者康复。

同时,为实现早期干预,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士,市三医院依托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96008”,开通24小时热线服务。该科室负责人刘世景介绍,热线咨询员由医院有资历的医生、护士担任,皆具备心理危机干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心理危机问题的能力。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7个社区康复站点,计划于2025年实现11个镇(街道)全覆盖。为更好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我市还将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采访每月召开一次精神疾病防治月培训会、加强部门联动、优化流程、强化对重点患者的服务管理等举措,不断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记者还了解到,近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联合各镇(街道)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全覆盖随访,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监护、治疗、管理、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并同步开展了宣传活动,进一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加强对精神疾病知识及康复内容的认识,积极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与康复,降低病情复发率。(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实习生 杨洁)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用心擦亮城市文明“窗口”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