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热浪来袭,多地开启“炙烤”模式,甚至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上个周末,都江堰气温也飙升至34℃。高温不下,如何避免中暑成为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7月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杨鼎君。
杨鼎君介绍,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进入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应该尽快采取哪些措施?杨鼎君告诉记者,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危险症状及时就医。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
杨鼎君提醒,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应选择浅色、轻薄、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外出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风油精等;可以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等。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