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6/13/013893.html

等待处理…

大型组雕景观模型《堰工颂》惊艳亮相

点击量:33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讯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80岁高龄的艺术家张宗品用一件特殊的“礼物”——《堰工颂》大型组雕景观模型献礼遗产日。

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一直以来,在都江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艺术家张宗品都有一个心愿:用一组雕塑来还原2000多年延续至今的堰工精神,让人们更直观、形象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从2021年8月开始,张宗品正式启动这一工程,否定了两次设计方案,画了几十幅场景素描,汇集成十余米的长卷画稿,2022年5月创作《李冰建堰》三人组雕稿,2022年6月初搭建沙盘正式开工,到今年年初,《堰工颂》大型组雕景观模型正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整个模型长度约10米、宽约3米,生动还原了2000多年前李冰治水的场面,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悉数显现。人物不仅有“李冰”,堤坝上还有140多个堰工雕塑分布其间。他们挥舞工具、各司其职地忙碌着。虽然模型中的人物“身高”只有10多厘米,但无论是神情还是动作都栩栩如生。“他们是李冰建堰时所统领的竹工、木工、平工、石工、船工、砌工、铁工、施工……各自分工明确。”张宗品介绍道。

记者看到,模型生动地呈现了跨越千年的都江堰修建时的壮美画卷,将堰工凿山引水、筑堤作堰、排沙泄洪的全过程以恢宏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其中,劳动场景热火朝天,湍急的岷江水呼啸而过,远处的玉垒山郁郁葱葱。140余个人物雕塑呈灰白颜色,看上去颇像出土的陶俑,充满历史沧桑。据张宗品介绍,它们都是他用纸浆捏制而成。“我得到了很多朋友与志愿者的帮助,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市政协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他们给我送来的旧报纸、废纸箱超过千斤,然后我把这些纸材打成纸浆,然后兑胶水来做成雕塑。”张宗品感慨地说:“李冰很伟大,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断总结吸收前人的经验,聚集群众的智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建成了彪炳史册、造福万代的伟业。”

当天,成都市老年人协会会长侯雄飞以及众多专家学者来到古城景区的堰工文化馆,参观了《堰工颂》大型组雕景观模型,并就“学习李冰精神,弘扬都江堰文化”展开座谈,以此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宋正刚 王洋 文/图)

上一条:看川农大学子手中的都江堰古建筑之美
下一条:非遗散文专集《手艺的温度》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