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6/13/013883.html

等待处理…

民生兴康 提升幸福感

——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工作纪实

点击量:28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绵长文脉中追寻“茶马文化、康定情歌”的博大深情;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茫茫草原中抒发“山河壮阔、复又登临”的壮怀豪情;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忙碌工作中感受“携手同行、双向奔赴”的都康情深;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一路拼搏中分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累累硕果。

……

2021年5月27日出征,截至2023年6月,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工作部署,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对口支援工作接近尾声。两年来,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立足康定市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开展都康两地“双向奔赴”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在文旅兴康、民生兴康、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结对共建方面创新对口支援新范式,助力康定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队成员用辛勤和汗水,助力康定浇灌的乡村振兴之花正绚丽绽放。

“筑巢引凤、民生兴康”。都康两地携手打造“教联体”,在支教老师的努力下,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和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开展高频次互动,双方携手奋进,教学相长同进步;携手打造“医联体”,建设高压氧舱,助力康定市民族医医院顺利升“二甲”,多次开展义诊等,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

教育帮扶 倾情倾力

2022年,都江堰市选派24名优秀骨干教师赴康定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为了实地探访老师们的支教情况,6月1日一早,记者在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支教工作队长李玲的陪同下,从都江堰市区出发,翻越折多山,探访在康定市甲根坝寄宿制学校支教的3位老师。

历时3小时,记者一行到达学校。学校位于甲根坝场镇,当天上午,学校举行了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节日的喜庆挂在师生们脸上。

支教老师高飞早早地在校门口等候迎接我们。2022年9月,他和都江堰市其他4位老师留在该校支教,因为工作所需,另外两位老师今年年初调到康定市实验小学任教。留在该校的还有来自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的陈显元、大观学校的薛东升,高飞来自都江堰市石羊小学,目前挂职该校副校长。

在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指导支持下,3位老师不仅承担了日常的教学任务,更是发挥所长,整合各方资源,为学校创新开设了“木雅古韵手工作坊”和“学生合唱社团”特色课堂。当天下午,家住学校附近的几个孩子留在手工教室上美术课。“大胆用色,尽可能发挥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调色、绘画,描绘着多姿多彩的童年。

李玲介绍,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工作注重对学生的艺术和兴趣培养,为了拓宽乡村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其美学素养,几位老师发挥美术特长,带领孩子们一起上手工课。而藏族孩子们天生对色彩就比较敏感,一经点拨,进步很快。五年级同学志玛翁姆正在绘制的是一幅雪山图,在她笔下,五月的雪山如葱茏草地般也是绿色。她告诉记者:“用画笔把心中所想画出来,是创造美的过程。” “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手工教室黑板上写着这样一条标语,教室被各种暖色调布置得五彩斑斓,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虽身处高原,心已游历祖国山川。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接地气的温暖,是心济苍生的慈怀。从2017年开始,都江堰市支教老师就持续赴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支教。同年,该校与都江堰市蒲阳小学结为友好学校。为全力加快都江堰市——康定市“校联体”结对帮扶步伐,去年至今,在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指导下,两校已开展多次“校联体”主题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副校长献德珍在该校从教15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他表示,在各方支教力量的帮助下,当地学生及家长读书观念已转变,从“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在献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联体”艺术作品成果展。在一间大教室里,展陈着都康两地学生们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有石头画、陶制品、布艺等,色彩瑰丽、形式多样。献德珍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定要将展厅大门处“都康情画”几个大字作为背景框进去。“在都江堰市对口帮扶下,支教老师们主动积极、发挥所长,助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今年5月8日,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邹彬带领师生一行走进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开展了为期4天的师生送培送教和学生交流活动,此次不仅进行了教学示范课主题研讨,还为该校捐赠了一架钢琴和部分学习用品。捐赠仪式上,康定市委常委、副市长,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长杨云飞充分肯定了支教老师和都江堰市蒲阳小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认为“校联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两校教学和文化的交流,更加深了都康两地的情谊。他勉励两地教育工作者加强交流,推进提升,为两地均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医疗帮扶 改善民生

从甲根坝镇返回新都桥镇,我们的第二站到达新都桥镇卫生院。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化结对帮扶工作,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康定期间,都江堰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6人赴康定对口支援,由此,翻开对口医疗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而在新都桥镇卫生院建设高压氧舱,则成为医疗帮扶的重大举措。

康定市新都桥镇是著名的摄影天堂,平均海拔3700米,每年5—10月是旅游旺季。首次登上海拔3000米或更高的地区,大多数人都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人还会口唇发绀、血压升高。高压氧舱是改善机体缺氧最快捷高效的措施。

2021年9月9日,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援建康定市新都桥镇卫生院高压氧舱项目正式启动,工作队队员田梅负责项目施工对接、进度跟踪。高压氧舱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坚持以“安全第一”为核心,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为标准,确保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12月24日,项目正式竣工,2022年2月调试后正式运营,该项目实现在全省对口支援同批次民生类项目中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

走进高压氧舱治疗室,高压氧舱就像一艘潜水艇横卧在房间内,舱体内部可同时为8名患者提供高压氧治疗。舱体开设有窗口,实现内外可视化。病人治疗期间,医生王静则全程在外操作并监督全过程。王静介绍了最近治疗的一个典型案例,医院同事符存从内地进高原,强烈的气压差导致耳膜内陷、听力下降,经四川省人民医院检查治疗,建议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符存回院经过持续几天的治疗,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紧贴需求,实行精准帮扶,高压氧舱建设项目不仅填补了康定市高原地区在乡镇卫生院使用高压氧治疗的空白,也提升了康定市折西片区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更满足了群众的诊疗需求。截至今年5月底,该高压氧舱已接诊患者近500人次。

6月1日,经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衔接,四川省骨科医院专家到康定市民族医院义诊,群众参与踊跃。作为该院挂职副院长,田梅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业务发展、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为了助力康定市民族医院完成“二甲”创建工作,她认真调研,结合地区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先后修订了《民族医中医护理方案》《西医护理技术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10多项医院规章制度。2021年12月,康定市民族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级“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评审,并于2022年6月顺利挂牌。

将都江堰经验带到康定,组织民族医院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分批次前往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下乡义诊为老百姓送健康,助力医院开设住院病区……田梅秉持医者仁心,时刻把患者放心上。据介绍,自今年4月22日医院住院病区开诊以来,医院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

义诊现场,群众次多告诉记者:“感谢省级及市级专家,感谢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太幸福了!”

采访手记:

从2016年至今,都江堰市派驻康定市对口支援干部有100名,他们克服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克制着距离带来的对家人的思念,倾心倾情为康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一拨接一拨,一轮接一轮地干下去,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援康故事。

再上高原,所见所闻如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如力邱河流淌的河水,带给人宁静、美好之感。都江堰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秉持着藏汉一家亲的理念,与康定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尽情绽放。

(本报记者 缪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