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支援路,尽可于绵长文脉中追寻“茶马文化、康定情歌”的博大深情;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茫茫草原中抒发“山河壮阔、复又登临”的壮怀豪情;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忙碌工作中感受“携手同行、双向奔赴”的都康情深;
两年支援路,尽可于一路拼搏中分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累累硕果。
……
2021年5月27日出征,截至2023年6月,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工作部署,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对口支援工作接近尾声。两年来,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立足康定市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开展都康两地“双向奔赴”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在文旅兴康、民生兴康、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结对共建方面创新对口支援新范式,助力康定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筑巢引凤,文旅兴康,持续激发项目投资效益。日前,记者走进康定市实地探访,工作队以政府投入3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2.1亿元共同参与的“筑巢引凤、文旅兴康”新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打造的新都桥镇拔桑一村、拔桑二村、塔公镇塔公村三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已成效初显。与项目负责人、乡镇干部、村民深入交流,大家充分认可、赞扬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帮扶成果,25名工作队成员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的康定乡村振兴之花正绚丽绽放。
牧旅融合 景点变景区
6月初的塔公草原,阳光灿烂,绿草如茵。塔公镇,国道248线穿镇而过,是通往甘孜州北路各县的必经之地,因此塔公草原景区门前宽阔的坝子上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不少游客在此“刹一脚”,领略雪山环绕下广袤的草原风光。
走近景区大门,只见门楣焕然一新。敦实的石头柱子,彩金的钢瓦覆盖,藏汉双语的“塔公草原”四个大字非常醒目,而在大门两侧还张贴有“都康携手谋振兴、民族团结一家亲”“四川十大最美草原”标语。进入景区,沿木质栈道行至塔公草原观景台,曾经的泥土地铺上了石板,在“天空之镜”打卡地,10多位年轻人正通过无人机航拍留下美好记忆。这座以双层钢化镀膜玻璃为材质的网红打卡平台,蓝天白云、草原金塔,均映照在镜面玻璃上,形成了一道天地交融的奇特视觉。远处的亚拉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四周的草原风光尽收眼底,近处的民居、寺庙相映成辉,让人不禁生出壮志豪情之感。
从景点变成景区,塔公草原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广场上曾经零散的小商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排相对矗立的石木结构房子,这就是即将建成的木雅集市。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外墙整体为白色的一栋二层建筑熠熠生辉,这是占地680平米的游客接待中心,除兼具茶室、咖啡厅等功能外,还打造了一个木雅剧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灯具安装,近期该中心就将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还对景区其它配套设施进行了风貌改造,所有的建设都是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工作队队员、对口帮扶项目推进组组长王文介绍,塔公村牧野资源丰富,为了助力其发展,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以塔公草原3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主题,努力实现草地变营地、牧民变股民、景点变景区。政府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约1600万元,重点实施游客接待中心及木雅文化剧院、网红观景平台、木雅集市、停车场改造、标识标牌、水电配套等建设项目;社会企业投资约1.47亿元重点打造木雅姑娘摄影基地、野奢酒店、咖啡餐厅、山地越野基地等项目。
面对家门口发生的变化,塔公村牧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达吉今年27岁,他说很多年轻人都回村工作了,“工作队的一系列帮扶让家乡更美丽了,很多年轻人看中了家乡的发展前景陆续回来了。”
骑马观光、游览草原是很多游客来塔公草原必体验的项目。牧民贡嘎表达能力强,除了在景区为游客牵马,还做网络直播,从自娱自乐到推介家乡,贡嘎告诉记者:“感谢工作队的辛苦付出,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变越美,牧民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目前,塔公村牧民分成几个小组轮换牵马,每位村民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景区创建成功后,还将有门票收入分红。
从项目考察、征求民意,到图纸规划、引进投资、建设施工,工作队的倾力帮扶赢得了尊重和赞誉。塔公镇党委副书记嘎绒尼玛动情地说:“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克服重重困难,践行了‘都康携手谋振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愿景。离别之际,有很多不舍,这份情谊我们会深深铭记。”
文旅融合 桥相连心相印
新都桥镇拔桑二村位于318国道一侧。两年前,村文化活动中心周围是一大片滩涂,现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曾经的滩涂地铺上了木栈道,爱心桥、风车、印第安北美风格帐篷组成的营地俨然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夜晚,明月高悬,营地的灯火与星月同辉,这里更是一片迷离的风景。
时间回溯到2021年10月12日,康定市委常委、副市长,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长杨云飞带领队员们在新都桥镇拔桑二村考察。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新都桥镇并没有桥,利用开阔的地理优势和天然彩林的自然优势,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新都桥,让更多的游客来打卡。”
言必行,行必果。工作队以筑巢引凤的投资策略,成功引进海南水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拔桑二村“新都桥绿石游牧花海度假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有了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为项目的强心剂,为企业减轻了前期投资压力,项目手续与基础设施推进迅速,该项目于2022年国庆期间试运营。
为了助力企业发展,扩大度假区知名度,在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推动下,6月2日,由康定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绿石游牧花海承办的第一届草原露营音乐节在拔桑二村如期举行。当天下午,村民、游客慕名而来,放风筝、骑马、跳锅庄、唱歌、喝酒、烤肉……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悠然时光。
再次来到营地察看建设成果,杨云飞与海南水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俊菱就下一步的投资打造提出意见建议。大家站在“爱心桥”下合影留念。“新都桥,献给世界的爱”,这份爱里,融入了都康情深,照亮了康定市乡村振兴新路径。
贺俊菱介绍,营地以草原花海为主题,以爱心桥、风车、水车等网红打卡元素,构建新都桥摄影天堂基地,形成集摄影、骑马、运动、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度假村。半年来运营情况良好,预计年营业额达到800万元,该基地目前已是318康定沿线名列前茅的高端野奢帐篷酒店,成为展示都江堰对口支援康定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农旅融合 夯实发展基石
工作队对口支援的三个村都在一条线路上,工作队充分考虑到3个示范村项目的差异化和互补性,做到分类打造、整体推进、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6月2日,王文和记者一起前往拔桑一村吉布甲·脱壳龟汽车露营地走访。
到达拔桑一村吉布甲·脱壳龟汽车露营地已是晚上9点。本来已经有些疲惫的我们被音乐声吸引,顿时来了精神。原来,营地中央有个音乐小广场,音乐舱射灯变幻照亮夜空,村民们围在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原本不会跳的我们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在一边观看,一个小姑娘却热情地邀请我们加入其中。“不会跳没关系,跟着比划嘛,只要开心就好。”小姑娘名叫白玛翁姆,今年13岁,正上六年级。小姑娘性格活泼开朗,表现落落大方。
当晚,我们宿在营地。特色房舱内部设施齐全,洗漱一体,还可观看投影,体验感良好。
第二天早晨我们是被灿烂的阳光叫醒的。深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营地全貌呈现眼前。整个项目占地约130亩,坐落在山峰之下,地势平坦开阔,十几个舱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木栈道贯穿其中。“把自然还给自然,把空间留给游客”,营地负责人夏俊告诉记者,该营地“五一”试营业期间,接待满员。项目分两期打造,政府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约500万元,企业投资约2100万元。下一步还将建设独立式院落、山地越野、亲子乐园等项目,为更多房车露营爱好者打造温馨的停靠驿站。
采访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地村民的友好和善意。据了解,拔桑一村土地资源丰富,村民们或自种青稞、小麦,或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营地项目建设从今年3月到5月初期间,用工近200人次,每人每天200元工资月结,在家门口打工多增加一份收入,村民们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村民次村志玛签订合同留在了营地做保洁工作。自己的家就在营地隔壁,上午干完营地的工作,中午还可以回家收拾一番,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对于今年40岁的志玛来说很知足,“以前在新都桥镇酒店、火锅店打工,工资差不多也是3000元,但是离家远,照顾不了家庭,现在很方便、有盼头,所以很开心。”
采访手记:
两年来,记者几次跟随工作队下乡采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见证了项目的从无到有,再到落地生根,这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塔公村,两年前采访的村民不会说汉语到今天大学生回村工作;在拔桑二村,曾经的滩涂沼泽地变身网红打卡地,一座“爱心桥”再续都康情;在拔桑一村,村民们的变化写在眉梢,从盼项目落地到家门口就业,再到未来项目的收益分红,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怎不令人欣喜和激动?
如今,三个项目都如期完成,这背后,凝聚着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汗水。“收尾工作要搞好,做到虎头豹尾。”杨云飞这样叮嘱工作队队员。写到这里,记者脑海中浮现出夜晚漫步在拔桑二村绿石游牧花海的感受:星河灿烂之时,大山沉默不语,只是尽最大的努力,挺起肩膀。
(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