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中争当发展推动者。今年以来,成都都江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都投集团”)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市场化探索,持续巩固和强化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定位,在以高质量服务助力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国企担当作为。
优质人力资源服务 助推产业发展
“您这个情况的话,需要先填写一张个人简介资料……”5月23日,记者走进都投集团下属都江堰正丰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正丰公司)人力资源便民服务大厅。市民余登贵正在窗口咨询职业中介相关事务。“我侄儿今年从部队转业回来,想找工作。我今天来这边咨询一下,考虑这是国有平台公司的职介肯定比较放心嘛。”据都投集团下属正丰公司管理人员胡汶静介绍,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便是劳务派遣和职业中介相关业务,像余登贵提到的个人求职需求,他们都会在收集基础资料后进行入库,以便后续人岗匹配。“我们会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在坚决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致力于为用工单位提供便捷、可靠、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方案。我们会根据劳动者个人特点,引导他选择匹配岗位,在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打造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实现招聘效率和极速到岗的双提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着力市场化探索,都投集团依托正丰公司实现全方位、立体化人才生态链专业化服务,为产业发展人才配置提供一体化支撑。正丰公司管理人员吴昌桔说:“目前,我们公司服务业务已覆盖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服务、职业中介活动、业务培训、档案服务外包等领域。截至目前,已与近1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派遣员工近2000人,高质量承接各类培训业务。”目前,正丰公司已成功取得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证书,荣获2020-2022年度成都市5A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成功加入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都江堰市人力资源和劳动用工保障多边合作联盟,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得到显著提高。下一步,正丰公司还将坚持以服务“五大新城”建设为总牵引,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为根本,聚焦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功能、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探索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拓人力资源服务新领域,“我们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着力打造成为‘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的全产业链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综合性服务企业。”正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补充耕地项目施工 服务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农业生产抢收抢种的关键时节,忙完田地里的活儿后,家住蒲阳街道花溪社区的刘玉贵望着自家门前的一块低效园地开始盘算着,明年或许这里就能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水稻了。“我这块地有1.5亩,之前是块低效园地。今年初,他们乡村振兴公司的人员在帮我们进行补充耕地的项目施工,已经踏勘过我这块地,说过审后就可以实施了,明年就可以复垦成为高标准农田。”刘玉贵口中的乡村振兴公司正是都投集团下属都江堰城恒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市第一家国有集体土地整理公司,该公司全面负责统筹推进全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入市、补充耕地项目、生态修复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搭建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储备平台等相关工作。据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彭皓介绍,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公司全力推动都江堰市特色复合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我们配合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都江堰市行政区域内通过对低效园地、残次林地、旱地(垦造水田)、废弃宅基地、田坎及适宜开发整理复垦的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统筹实施整治,并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内完成备案产生的新增耕地、新增水田指标。”
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作为落实国家关于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补充耕地项目采取“立项一批、实施一批、验收一批、结算一批”的方式,分年度、分批次实施,每年计划平均实施不低于补充耕地面积3000亩。“目前,我们已完成玉堂街道永胜社区、耆亭社区,蒲阳街道花溪社区、青城山镇赤城、青田社区约2000亩补充耕地的初步勘察和土壤数据收集,正在按照省、成都市的相关要求完善立项资料,预计在6月底将取得成都市下达的正式批复。”
采访中,彭皓也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不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以最优的土地资源换取最大的乡村振兴效益,把土地整治和复垦作为耕地补充的重要途径,努力实现耕地新增保护。
聚焦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都投集团紧扣市委部署的“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七大行动”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6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发展优先的思路,围绕做优的阶段化进程,持续巩固强化都江堰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发展定位,全力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据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三中心三主体”(即:集团公司是资本管控中心、战略管控中心和风险管控中心,下属公司是战略执行主体、投资发展主体和利润实现主体)的管理运营模式,都投集团将持续做好产业布局优化、市场化探索和二次分类改革,进一步明确二三级公司分类和定位,提高三级公司竞争类企业占比,从经营目标、治理结构、业务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机制、鼓励创新机制等方面推进分类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总资产规模突破1200亿元、年营收100亿元,成为成都市同级国企一流企业。(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