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弱势群体的残障人士,在心理上、生活上、社会就业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与挑战。2018年,市残疾人联合会与锦康教育康复助残服务中心共同打造了锦康融乐阳光家园。锦康融乐阳光家园秉持“服务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服务理念,开发、链接了多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平台,辅助他们参与就业、获得报酬,在劳动中增强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就业帮助
让心智障碍青年融入社会
5月15日一早,玉堂街道残联专干宋红蓉乘车从中兴场到外北街,专程看望两位心智残障青年。3月下旬,得知锦康融乐阳光家园开设的超市可为心智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时,她立即推荐了辖区内今年22岁的艾江和30岁的谢根。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工作得怎么样?虽然平常都有微信沟通,可宋红蓉还是想实地了解一番。
“最近什么货卖得比较快?”“货品在哪个区域你都了解吗?”“顾客都通过哪种方式付款?”宋红蓉跟随艾江在超市里转了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艾江的父母都是心智障碍者,他自己也被诊断为四级残障。初中毕业后,艾江一直呆在家里,找份工作自食其力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这也成为了宋红蓉的一块“心病”。和残疾人打交道多年,她深切地知道残疾人的不易和艰难。一得知招收消息,她第一时间就做了告知和推介。
艾江家住玉堂街道梅花社区,每天早晨6点多就出门上班,从未迟到早退。目前,锦康融乐阳光家园为锦康超市免房租水电、提供午餐,采取售后分成的模式运营,这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5月15日当天也是发薪日,艾江和谢根两人领到工资后喜滋滋的。艾江说,他要给家里网购些生活用品。
“艾江和谢根表现得都不错,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转变。”宋红蓉感叹,“像这种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的方式,值得借鉴和提倡。”
兴趣培养 让残障人士重拾自信
走进锦康融乐阳光家园,一股暖心的气息迎面而来。宽敞明亮的环境,清新亮丽的墙绘、温暖舒适的沙发、整洁明亮的落地窗,无不彰显着积极向上、乐观包容的生活态度。
手工制作室里,几位女士正在做手工。一根钩针在手,棉线经过缠、绕、勾、挑,一片树叶、一个兔子耳朵就成形了。她们用一双巧手,制作出颜色搭配得宜、样式精巧雅致的钥匙扣、花朵、熊猫摆件等。
这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大都是残障人士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今年47岁的孔跃群手脚麻利,旁边摆放的助行器显示了其与众不同。“我是高位截瘫患者,这几年,助行器都用坏了3个。”孔跃群是聚源人,2016年摔了一跤,手术后长期卧床,经过不断进行康复训练,如今终于能辅助行走,这对她来说不亚于重生。“在家里整天不出门,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如今走出来学做手工,我也能创造价值。”孔跃群的一番话令人动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永不屈服、永不放弃。她从卧床不起到站立行走,再到做手工赚钱,诠释了生命坚强勇敢的真谛。
另一边的烘焙房内,在笑尔玛蛋糕师的指导下,胡茂丽带着丈夫宋代友做卡通曲奇饼。将黄油、糖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面粉、牛奶,两人一丝不苟。丈夫手指僵硬,胡茂丽耐心温和地帮助他。她告诉记者,几年前丈夫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医生都表示无生还的可能,可她和家人没有放弃。三年过去了,丈夫身体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可记忆只能保持几秒钟。“他以前就很喜欢烘焙,我们都来学习一个多月了,希望能帮助他早日恢复健康。”胡茂丽说。
温暖同行 给残疾人群体更多关爱与呵护
“我们从残联得到的消息。”“残联推荐我们到这儿来。”采访中,孔跃群、胡茂丽都表示,感谢市残联和锦康融乐阳光家园搭建的学习平台,才让他们勇敢走出家门,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据了解,锦康融乐阳光家园具有“党建引领、残健融合、社区融入”三大特色,以融合特殊人士、普通人和社区的需求为导向,为成年特殊人士提供日间照料、托养、职业重建、支持性就业、庇护性就业和关爱等服务,开设了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精准岗位培训、康复训练、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生活实用技能等课程。
锦康融乐阳光家园负责人黄红告诉记者,目前,锦康融乐阳光家园已助力10多位心智障碍者就业,为他们提供超市售卖、烘焙、保洁、助教等岗位;为身残人士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为社会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其家庭缓解了压力。
作为都江堰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市民观察员,黄红还有这样的愿景:“深化特殊人士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提升特殊人士的社会融合性、社会认同接纳度,提高特殊人士的生活品质,使其有尊严生活,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为和谐都江堰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