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为做好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简称“三电”)保护,筑牢全民反诈防线,当天,我市举行“5·17世界电信日”主题宣传活动,市公安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中心、电信、电力、广电等部门单位参加活动,向群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网络信息安全以及“三电”保护等知识。
记者在水文化广场看到,数条醒目的横幅标语高挂,生动形象的图片、展板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故意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相关设施设备,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查处。”“家中的线路老化了一定要及时更换,避免诱发安全事故。”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三电”设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保护“三电”设施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三电”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中来,积极举报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行为。
所谓“三电”是指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其中电信包括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等通信弱电部门;“三电”设施是指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它包括电力部门的变压器、输电线路和用于支撑输电线路的铁塔、电杆;电信等通讯部门的光缆线、电缆线和用于发射信号的基站、空调外机、储电池等内部设施;广播电视部门的电缆线、闭路线、基站、供电器、放大器等设施。“讲得非常生动,听完介绍才知道’三电’安全的重要,和我们用电、通话、上网等息息相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生活中我会动员身边的人积极担负起维护’三电’的责任与义务,共享安全的新时代信息生活。”市民何江听完宣传人员讲解“三电”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后说道。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智能化应用场景的丰富,在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网络诈骗、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多种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为织牢织密反诈“保护网”,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向群众发放反诈宣传资料,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耐心为群众讲解骗人招数,告诫群众要时刻紧绷防范之弦,不轻信、不贪心、不汇款、不点击链接,提高警惕,守住钱袋子。
为了守护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中国移动都江堰分公司全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保护数据安全、强化内容治理,筑牢数智化转型的安全防线。中国移动都江堰分公司反诈专员蔡雷告诉记者:“在省、市公司的安排和都江堰公安的指导下,我们积极配合开展反诈工作,通过建立都江堰分公司‘断卡行动’专项小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监控处置涉诈号码,开展反诈宣传等工作,共同推进全民反诈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中国电信都江堰分公司通过近日走进企业、社区、校园,开展全方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全力维护群众财产安全。中国电信都江堰分公司标杆厅经理李乔然说:“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宇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主力军,中国电信围绕通信防诈、网络安全、文明绿色健康上网等主题,开展系列工作。其中,我们在营业网点定期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防通信诈骗、金融诈骗等信息安全讲座,用通俗的语言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此外,我们积极向用户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争取达到‘宣传一波,影响一群’的效果,为全民防诈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链接
日常如何防电信诈骗?这些案例很典型
事例一:4月5日,玉堂派出所接报警称,在邮政储蓄银行大厅有两名老年人行为异常。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这两名老人神情紧张,神态激动。经现场询问,得知老人在前两天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地公安机关的警察,说是老人办理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并以视频通话方式出示了“逮捕令”。老人害怕影响自己及家人,就按照对方指示,准备到银行办理银行卡,向对方转款。
民警现场告知老人对方是骗子,但老人对对方身份深信不疑,执意要办卡转款。为防止老人被骗,民警将老人带回所上,通过耐心讲解、观看反诈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宣传,老人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个骗局,保住了几十年的积蓄。
为避免老人以后再次被骗,民警主动添加了他们的微信,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和蓉城反诈卫士,留存了民警的电话。老人为民警的工作和帮助连连称赞。
事例二:4月10日,幸福派出所接到预警指令,有一老年人疑似正在遭受电信诈骗。民警随即开始查找,并在我市一银行营业厅将该老人找到。此时,老人正准备向对方转账。
民警见状,立即劝阻了该老人,取消了转账。原来在当天上午,老人在玩手机时,误触一条网址链接,该网站宣传易经讲学,报名学习需交9000元开课费。
针对此情况,民警结合近期各类诈骗警情案例,向老人介绍了电信诈骗常见的种类、诈骗手段、作案特点以及甄别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老年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注册“蓉城反诈卫士”微信小程序,删除手机内的涉诈软件,耐心教导老人对涉及钱款的陌生网站、短信、来电保持高度警惕,不盲目汇款,以防上当受骗。听了民警的宣讲,老人清楚了对方的骗局,表示不会再向对方汇款,今后将提高警惕,避免被骗。
事例三:4月11日,石羊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线索,辖区一名女子疑似正在遭受电信诈骗。时间紧迫,民警立即通过电话与该女子取得联系,并询问是否存在异常。该女子称,有“京东客服”人员与其联系并告知其京东app存在信用问题,可以帮其修正不良征信。因其之前使用过“京东”APP的金融服务,便深信对方说辞,并按照对方要求预转账3万元,但因转账限额被限制转出,她正在想办法准备分期转账。民警立即告知对方该手段是骗子冒充“京东客服”,以帮助消费者修复不良征信为诱饵实施的一类诈骗犯罪活动,是近期高发的一种手段。
为避免该女子被骗,民警在进行电话劝阻后又找到本人,面对面进行防范电诈宣传。为彻底打消疑虑,民警与所谓的“客服人员”进行了通话,现场揭穿了对方的骗局。至此,该女子终于认清了骗局,放弃了转账念头,成功劝阻。
事例四:3月26日,蒲阳派出所接到预警信息,工业园区一工人疑似遭受电信诈骗。接到预警后,民警便前往厂区,将该工人找到。
经过了解得知,该工人称有一外地号码与其联系,告知其现有刷单返利任务,返利高、投入小。由于经济紧张,又听对方说前期投入不大,就动了心。按照对方提示下载了一个APP,准备先投个一两万元试试。
民警现场向对方宣传了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介绍了近期真实案例。该工人对民警及时挽回其财产损失、保护其财产安全表示感谢。
事例五:4月20日,南桥派出所接成都银行工作人员报称,有个老年客户想往外转钱,金额很大又不认识对方,担心其被骗,希望公安机关能进行核实劝阻。
接警后,民警赶往现场,经了解得知,该老人接到一个自称是海口市公安局的警官,说有人冒用他爱人的电话卡涉嫌诈骗,需转账83万元到一个安全账户内。该老人信以为真,当日在银行柜台准备转账83万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银行人员觉得可疑,便电话报了警。
民警在现场宣讲诈骗知识和一些案例,经过耐心宣讲,该老人才认识到自己正在受骗,果断取消了转账,保住了多年积蓄。
事后,该老人为民警送来了一面“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锦旗,对民警的工作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沙维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