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老实”还是个褒义词。有时邻居夸我“这孩子挺老实的……”,我父母便一脸笑容,很受用的样子。后来渐渐的,“老实”就有点贬义了,与“傻乎乎”“木讷”“没用”成了近义词。
“我看你这个人平时挺老实的,还戴着一副眼镜,怎么这么没有公德?”某天上午,楼下有人吵起架来。我到阳台上一看,原来对面二楼刘先生往窗外扔了一块橘子皮。清洁工很愤怒,一是因为她刚刚打扫完楼下空地;二是刘先生属于邻居们公认的“老实人”,他居然也这样,清洁工觉得格外不能接受。
“谁是老实人?谁是老实人?你别乱说!”刘先生涨红了脸,仿佛受到了奇耻大辱。两人吵了半天,照例没什么结果,不了了之。邻居们此后便觉得刘先生其实也并不老实,对此刘先生倒是觉得因祸得福,他终于“摘帽”了。
“为什么我家孩子都那么老实呢?以后恐怕混不好……”近些年,我常听到母亲如此感叹,大约是替她那两个孙子担忧。
社会上常常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像我母亲这样被公认的老实人,内心里却并不认同自己的人生,好像自己的老实是被迫的,并非自愿。之所以没有不老实,是自己没那本事,圆滑不起来。
像许多世俗中人一样,母亲只看到老实人吃亏,没看到老实人的好处。
“大刘的儿子又闯祸了,打伤了人,赔了十多万。大刘一年能赚二三十万,不算少了,可是每年都存不下钱来,儿子老是惹祸,他要去揩屁股……”那天,母亲说起一位亲戚的孩子,颇多感慨。我趁机让她试想一下,要是我那两个侄儿也这样,他们的爹妈受得了吗?母亲顿时觉得还是自家孩子省心。
其实有些孩子之所以从小老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家长承受力有限。一旦他们在外闯祸,家长收不了场。他们选择了“老实”,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
“既然已经是老实人了,就自信地老实下去吧!这不丢人,混得最差的通常不是老实人,而是既想学着狡猾、能力又不济的人……”我常这样开导侄儿们。这不是大道理,而是我几十年社会观察的结论。
老实人只要有发自内心的强大自信,别人也会另眼相看,这样的例子,身边经常能找到。怕就怕你老实得自哀自怨,那就真的很悲催了。混得好不好且不说,很容易落下心理疾病。
(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