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清明,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4月4日,四川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正抓紧进行早稻育秧工作,现场一片春耕繁忙景象。公司依托智能化育秧工厂,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
走进圣寿源育秧厂房,一条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加速马力”。覆盖底土、消毒、播种、覆盖面土……只见工人们将经过提前浸泡的种子、培养土投入自动化设备内,随着一道道自动化工序的完成,育秧盘瞬间被填满,码放在一起的育秧盘将被送往智能温控大棚,只需时间等待,秧苗便破土而出。
“以前的传统育秧,10个人一天最多育秧2000盘,现在这样一条生产线,3个人一天可以育苗12000盘以上。”圣寿源负责人蒯世军说,传统育秧方式会受倒春寒等因素的影响,出芽率不会很好,而育秧工厂集中培育秧苗时,会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2℃以上,这样出芽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在另一边的育秧大棚里,记者看到,于3月上旬放置的育秧盘,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精心“照料”下,秧苗已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大棚内好似铺了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据蒯世军说,他们将分为三个批次插秧,分别是蔬菜收获、油菜收割、小麦地腾退后,时间跨度从四月下旬持续到五月下旬,一切按照季节时令,确保良田变“粮田”。
圣寿源自2021年开始就和农户签订合约,实行稻蔬轮作,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窘境,又实现了机械化育秧插秧的高质高效。今年更是结合农户的反馈,选育了成熟期早、产量高、口感好的“千香优”谷种。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记者在聚源镇笆桥社区成都大远农业有限公司看到,同样的育秧流水线作业,不同的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所有的育秧盘都整齐摆放在大田中,上面覆盖有白色塑料布,稻谷在阳光下自然生长。据介绍,该公司已于4月2日开始集中育秧。
成都大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兰由兵刚去北京参加乡村振兴“头雁”培训,在北京集中学习15天。兰由兵说,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他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他对乡村振兴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机械化育秧有助于产业提质增效”。记者了解到,远大农业正在筹建专业化智能化的育秧中心。
春耕时节,为夯实“天府粮仓”,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强化农技指导、调度农资储备、提供农机保障、落实种粮补贴、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农田建设等措施,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助力水稻种植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