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3/24/013408.html

等待处理…

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
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点击量:69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将于3月26日在我市鸣枪开跑,届时,来自五湖四海的跑者将齐聚都江堰,感受“三遗”之城的无限魅力。连日来,我市各相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密切配合,根据各自部门的职能职责制定了多项应急方案,全力做好马拉松比赛各项保障工作。

赛事安保

在安保方面,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陈洋任总指挥,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总指挥,市级相关部门和赛道沿线镇(街道)为成员的“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安保指挥体系,设立3个安保现场指挥部和19个工作组。通过多次实地踏勘,研究制定“1个总方案+19个分方案+7个子方案”的安保方案体系,同步细化警力部署。完成赛事起终点和赛道沿线共308路天网的迁建和接入工作,实现指挥部天网全覆盖。完成与郫都、崇州、彭州等周边区(市)县交通保障对接工作,通过周边区(市)县的远端分流,减少我市比赛当天的交通压力。对全市涉危涉爆重点单位、公共娱乐服务场所、酒店民宿已开展两轮的清查整治工作,确保了赛前“清净”、赛中“干净”、赛后“宁静”。

旅游消费

在旅游消费环境保障方面,市文体旅局切实做好酒店民宿、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的行业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排查,会同镇街做好景区景点、酒店民宿、KTV、网吧、星级农家乐等场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严格落实文体旅行业重点区域、场所、设施安全防范监管制度,督导文体旅企事业单位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安全防范、经营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发动酒店、民宿积极为跑者提供延时退房、能量加油站、双语志愿者等贴心服务,结合酒店特色提供伴手礼品、车辆接送、下午茶、温泉、订房专属优惠等增值服务;联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镇街加强旅游市场秩序巡查治理,对黑车野导、欺诈消费、违规宣传等行为露头就打、从严处罚,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秩序。在旅游消费方面,市商务和投促局制作发布都江堰市手绘美食地图,印制发放2000份都江堰餐饮促销手册。组织全市近50家知名餐饮、酒吧商家开展促销费活动。推出多期餐饮消费宣传推文。

医疗保障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市卫健局制定了《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方案》。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机关各职能科室及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医疗保障领导小组。市卫健局会同文体旅、公安等部门实地勘探,结合赛事路线科学设置赛道医疗站点,在全程赛道上配备25辆救护车,26个固定医疗站,50台移动AED除颤仪,选派200余名技术过硬且有保障经验医务人员,承担赛事现场医疗保障任务,并进行全员培训。指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邀请成都市急重症专家顾问,指导赛时突发重症医疗保障。

志愿服务

助力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共青团都江堰市委员会积极对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等三所驻市高校,共组织招募了3232名大学生志愿者,并开展“2023年成都双遗马拉松志愿者岗位培训”。赛事期间,志愿者将分别在起点、赛道、终点开展各项志愿服务,为比赛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交通出行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研判、系统思考,明确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对全市赛道综合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抓紧实施。一方面,加强赛道沿线道路的整治、维修和维护工作。已完成磨儿滩应急通道、环山旅游路、聚青路等赛道沿线路面安全隐患整治约15000平方米,修复绿化带花台200余米、桥梁伸缩缝20余米,更换水篦子122套、受损井盖9套,施画路面标线约7800平方米,维护标识标牌35个,并对沿途遮挡行车视线的行道树等绿植进行修剪,全面提升赛道路域环境。另一方面,指导公交企业制定赛事当日公交运行方案,科学调度公交运力,做好赛事当日受影响公交线路的运行应急预案,在各停车场囤积相应运力,投入各类车辆约130台,保障部分地区线路聚集客流的临时疏散,并提前通过企业公众号、门户网站对外公示。

环境治理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扎实开展赛事氛围营造、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在沿赛事保障线路和重要节点栽植或摆放杜鹃、金鱼草等时令草花15万余盆,更换三角梅500余株,完成路灯灯杆喷漆补漆530余柱,维修破损路面1060平方米。同时,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通过“人工+机具”的方式,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综合体等实行拉网式精细化保洁,扮靓城市颜值。采用“天网视频轮检+线下巡查督办”的方式,每日对马拉松沿线情况进行轮回巡检,对发现的占道经营、共享单车乱停放、违规店招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全力护航赛事。

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和价格秩序方面,市市场监管局提前部署安排,对赛事活动主办方提供的食品进行全面“体检”,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出动300余人次对赛事沿线11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责令整改到位。开展“促消费、反浪费”宣传活动,确保赛事期间食品安全“零事故”。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景区门票、停车收费等民生重点领域加大价格监管力度,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履行价格承诺,严查价格欺诈。此外,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检查使用单位16家、设备110台。积极构建投诉举报快速处置机制,截至目前,受理处置相关投诉15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51名年轻干部参与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力为参赛选手服务。

灌口街道

灌口街道细化研究形成赛事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排查辖区马拉松赛事道路沿线风险隐患,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美化提升。对辖区240余家酒店民宿、古城区1400余户商家业主进行全覆盖检查,压实安全责任,督促立行整改。增配辖区治安管理和赛事值守人员力量,发动治安积极分子、党员先锋、民间街长等200余名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加强赛事期间各项安保工作,全力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形式向对群众、商家广泛宣传赛事。联合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制作都江堰文化中英文双语宣传视频,组织文艺演出人员在赛事氛围营造点演练,热情迎接赛事举办。

幸福街道

幸福街道围绕宣传动员、氛围营造、城市营销、城市管理、服务保障、安全维稳等开展工作。制定详实的安保维稳方案,细化责任区域,组织440余工作人员及400余名志愿者赛事当天到岗到位,引导市民、游客有序文明观赛,确保赛事安全。统筹辖区商圈资源,强化商家社会责任担当,营造赛事氛围。组建锅庄、腰鼓、非洲鼓等群众表演队伍为赛事加油助威。统筹新媒体,为赛事提供信息服务。制作发布美食地图,实现赛事指引、餐饮住宿等相关信息高速便捷共享。组织调动青年志愿者、商家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行业协会在赛事沿线路段开展医疗、饮水补给、秩序维护、助威助势等志愿服务,协调临街商家企业免费提供卫生间120个,确保选手跑得顺畅、跑得舒心。联合职能部门,对环境卫生、垃圾清运、出摊占道、游商串卖、店招店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极力营造最美赛道。

奎光塔街道

奎光塔街道凝聚合力、加强保障,成立现场指挥部、氛围营造、环境整治、医疗保障、城市营销及产业推介等8个专项工作组,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合力推进,有序开展环境提升、秩序规范、人员组织等工作。

综合绘制安保及志愿者值守点位图,合理分布现场力量,定人定点定责,服务现场赛事有序进行。组织志愿者276人、派出所民警20人、安保人员300人等多方力量及周边社区联动开展“拉网式”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为充分展示奎光塔街道地方魅力,设立双遗马拉松音乐加油站,发动10名文艺志愿者组成音乐啦啦队,用音乐为选手加油呐喊,以实际行动为赛事保驾护航。

玉堂街道

全力服务保障双遗马拉松,玉堂街道提前谋划,制定《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玉堂段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分类细化推进各项工作,强化酒店、民宿等重点行业监管,美化城乡环境,提升赛道品质。同时,整合辖区文旅资源,做好城市营销和推介。创建玉堂抖音号,引入直播基地,在赛事当天进行直播,对农特、文旅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引导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商家推出配套活动,为运动员提供专属优惠,在全力服务保障马拉松赛事的基础上,做好玉堂形象宣传和旅游推介。

龙池镇

龙池镇竭尽全力服务保障双遗马拉松,先后召开3次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保障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方案,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由班子成员牵头,带队现场查看点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人。安排160余名机关干部、140余名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到22个点位,全覆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安全维稳、线路彩排等工作。组织女子腰鼓队等乡土文艺团队开展排练,赛事期间为选手加油助威。

截至目前,已对辖区赛道沿线破损广告牌、电线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制作广告围挡5处,更换公益广告、活动宣传展板20余块,摆放花卉500余米进行景观营造,展现了龙池镇良好形象。

青城山镇

青城山镇全力推进赛事保障和筹备工作,出动1600余人次对马拉松沿线市容、环境卫生乱象进行集中整治,对聚青路、环山路共3处围墙进行刷白处理,修复沿线破损路面9处,修剪沿线绿化带、绿化苗木约5800平方米,对沿线闲置地块约580平方米进行打围提升、清理整治并撒播花籽,对沿线28个农家乐店招店牌进行规范,对马拉松赛沿线破损的垃圾桶、箱进行了更换。同时,加紧做好沿线保障点准备和沿线文艺表演筹备工作,切实保障镇域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镇容环境整洁优美、秩序文明有序,为参赛者提供美好的赛事环境和舒适的赛事体验。

本报记者整理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