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季羊肚菌菌丝生长得很好,但土壤湿度过大,有些影响小菇成长。”近日,在天马镇胥家社区,农户何祖勇正在田里和妻子探讨羊肚菌种植技术。近7年的种植经验,让夫妻俩渐渐成为羊肚菌种植的一把好手。
在温暖如春的菌棚里,一朵朵羊肚菌撑起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散发着菌子独特的芳香。工人们拿着小刀,穿梭在田间地里,小心翼翼地采下鲜嫩肥厚的羊肚菌。何祖勇告诉记者,从最初只种一亩试验田,到现在种植50余亩羊肚菌,他走过许多弯路,也遇到过诸多难题。期间,他屡次走出去“取经”,到生产技术成熟的园区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不仅充分利用自家几亩地发展农业生产,还通过土地流转50余亩地,走上了规模化农业生产路。何祖勇说:“我们主要种植水稻,然后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季‘空窗期’种羊肚菌,羊肚菌收完后栽种生菜,形成稻蔬轮作模式。”
据了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有着“菌中之王”的美誉。每年11月播种,到第二年3至4月采收,一年栽培一季,因对种植技术要求极高且广受大众喜爱,故而售卖价格也较高。成熟的种植技术让何祖勇田地里的羊肚菌亩产量近800斤,加上品质高,上市价格一斤可超百元,烘干后错季销售可达每公斤上千元。何祖勇告诉记者,都江堰市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羊肚菌,品质也高,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他说:“接下来,他想带动更多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羊肚菌,通过稻蔬轮作,走智慧农业路,让大家增收致富。”
产业兴则乡村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胥家社区党委书记周学龙表示,土地轮作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增产增收。作为农业社区,社区希望依托种植大户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群众实施稻蔬轮作和粮经复合产业。周学龙说:“这些种植大户的产供销已经形成产业链,我们准备通过成立合作社,邀请他们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更多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