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提到川派盆景,还有一张闪亮的名片,那就是青城山下的安龙盆景。驱车沿S106线一路南下,此行要到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旁的川派盆景园,去感受川派盆景苍古雄奇、险峻多姿的独特魅力。刚一进园,一株高约9米的金弹子地景树便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盆景讲究因材施艺,透过这棵金弹子树底座的配石色彩、纹理和形态,一眼便能看出作者想要呈现树在生长中的那份自然状态的用心。
步入园内,瞬间便被一株株造型各异的罗汉松、紫薇等盆景与山石的搭配陈列所吸引。按照川西庭院的特点来布局这个展示区,既是一个盆景展示区,更是一个陈列着各式浓缩美景的景区。在这个占地35亩的展示区内,既有各式精美的盆景作品,又有川西庭院必备的山石与鱼池。山石下池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锦鲤在水中自由嬉戏,漾出一道道微波粼粼的水纹……身边尽是无数荣誉等身的奇花异木,或玲珑潇洒,或豪宕雄劲,千姿百态、宛若天成。
漫步园内,一边赏景,一边同都江堰市川派盆景非遗传承人袁铭昌闲谈。听袁老师说,享誉国内外的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五大流派之一,2011年川派盆景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派盆景以虬曲多姿、清秀奇崛为精神内涵,以悬根露爪、状若大树为基本形态,以“起、承、转、合、落、结、走”为基本造型法则,突出高、悬、陡、深的景观神韵,与青城山奇峰陡壁、幽谷潜溪的山水环境相呼应,凝结了无数盆景艺术家、盆景艺人的毕生心血和艺术创意。
“盆纳青城山,景润都江堰”,一方小小盆景折射出青城山镇独特的生态资源本底和浓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在青城山镇安龙片区,人们自古崇尚盆景园艺,盆景创作可追溯至唐代;至明末清初建有“付家土城”私家园林,清乾隆时期建有“龚家花园”“杨家花园”“周家花园”“吴家花园”等园艺场;清末更是出现了龚吉如、杨才炳等川派盆景艺术大家,分别传承、创新了著名的川派盆景十大身法中的两大身法“大弯垂枝法”和“三弯九倒拐法”;到了近代,又涌现出杨吉安、周海廷和周茂和等老一辈川派盆景艺术家。可以说,青城山镇的川派盆景栽植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品类繁多。目前,当地已基本形成产业园发展模式和一体化种养培塑体系。全镇现有规模盆景花木培养基地3个,种养各类盆景桩头550余株,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次)。
通过园艺师精巧的技艺,将树桩幼年、青年、老年各个年龄段的特点与形态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因为盆景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赋予了不同山草树石的生命力和意境感。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仅需要自然材料和人为技巧,就连装盆景的容器也需要花大量心思去考虑,这些审美属性都将展示出盆景的风韵气势。在我看来,盆景园子逛起来挺有意思,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川派盆景“幽、秀、险、雄”的魅力,还能现场了解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故事,似乎比肉眼所见更丰富更立体更有魅力。
步步是景,处处皆故事,这个春日,与川派盆景之约,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