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2/21/013222.html

等待处理…

上皇观石阶
为何是五百一十六级?

点击量:46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大青城山志》引相关的史志、文献资料记载:青城山上皇观始建于隋代,名“玄真观”。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七月,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至成都,将成都更名为“南京”,作陪都。其后上青城山,驻辇玄真观,指挥平息“安史之乱”。因在灵武自立为帝的李亨进封玄宗为“上皇天帝”,故将玄真观更名为“上皇观”。为了彰显皇气浩荡,将登观的石阶定为五百一十六级。

唐玄宗到没到过青城山呢?清代《青城山记补正》记道:“唐明皇登青城山,于长生观驻辇,故《明统志》谓观为玄宗别殿。”《纪胜、唐玉真公主小传》记道:“(玉真公主)睿宗第八女也,与金仙公主皆隶道。入蜀居天仓山(青城山支脉),其后羽化,葬于山侧。明皇幸蜀,开冢视之,仅存冠履。今储福观有铜铸明皇、公主二像。”由此可见,唐玄宗到过青城山。

唐玄宗到青城山,一是寻访在青城山修道的妹妹玉真公主,因为他是情义皇帝。二是到青城山拜谒道教圣主老子李耳在青城山的塑像尊容,加封谥号,表达对道教的尊崇,以此调动道教的力量来参加平息“安史之乱”。因为唐玄宗时道教信徒多、分布广、势力大,并且青城山是当时的道教中心,所以唐玄宗在青城山玄真观驻辇,调动各方力量,指挥平息“安史之乱”。唐代后期诗人薛逢、章孝标分别作《上皇观》:“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驭六龙归;当时丹凤衔书处,松柏苍苍已合围”“烟霞华盖七星坛,想象先朝驻禁銮;辇路已平栽药地,皇风犹在步虚坛;楼台蜃气晴萧索,杉桧龙身老屈蟠;翻感惠休并李白,剑门空处望长安”,描绘了唐玄宗在青城山上皇观指挥平息“安史之乱”及离开上皇观的全过程。

唐玄宗驻辇上皇观,为什么要把登临的石阶定为五百一十六级呢?

首先,把古代结绳记事与庖牺八卦通过观察祭祀与神的态度变化来判断凶吉祸福的“象数之学”在青城山盛行。其次,从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诏学校皆礼周公开始,易学上升为国家层面。因此,修建、出行、祭祀等事,均要通过象数、轨革卦影的推演来确定。

威仪道士白玄鉴,青城山人,著名的道学家和易学家,精研道学、易学,通晓青城山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唐玄宗入蜀后即跟随在唐玄宗的左右。对唐玄宗要在青城山设朝号令天下,指挥平息“安史之乱”,白玄鉴谏言:青城山玄真观经过玉真公主几十年的改建、扩建和不断修缮,恢弘,壮丽,不但有道家风范,而且有皇家的气势,只需另造登观石阶,即可进驻鸾驾,接受百官朝拜。

因为朝堂是至高无上的,且设在青城山上,代表皇权至上的庄重威严的登观石阶,成为白玄鉴“象数”推演的焦点,即登观石阶既要符合青城山的风土人情、民众信仰,使朝廷与青城山相生相合;又要符合道教教义,因为玄宗皇帝崇道信道,自诩为道教教主;还要彰显皇帝的天下独尊的威仪,不然无以号令天下。

怎样才能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白玄鉴经过推演,发现:

青城山是古五龙族的活动地,是古蜀“五色帝”传说的来源。古蜀开明氏蜀国崇赤尚五,故青城山古时又名赤城山,是五岳丈人所居的第五洞天,“五龙”“五显”地名在青城山特别多。殷周之际,蜀人已有“祭祀五方”的祀典。汉末张陵创“五斗米教”,也是合于尚五习俗。因此,尚五信仰源远流长,在蜀人心园中根深蒂固。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黄帝南巡青城山,拜宁封为师,问三一之道。宁封授黄帝《龙蹻经》,黄帝受之,策云龙以游八极。正一真君张陵,行正一明威之法,清涤林泽,折冲万里。所以,青城山为正一之源,天得一以清。

唐玄宗是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驾幸青城山,六色龙旗卫队护驾,场面恢弘,气势磅礴,李白《上皇西幸南京(陪都成都)歌》吟道:“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于是,白玄鉴以“五、一、六”为“象数”,将登观石阶建成五百一十六级。

九月五日,唐玄宗登上玄真观,开殿祭祀天地山水。

十月,李亨送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的表章。

十二月初八,玄宗在上皇观设朝,颁旨号令各路大军平乱。

至德二年(公元756年)九月,郭子仪收复长安,次月收复洛阳。京师光复后,在蜀文武大臣纷纷赴长安。十月,李亨派人迎上皇回京。上皇无奈,择日离开上皇观,在成都小住后,于十二月初四回到长安,于次年正月初五把命符玉册授李亨,封李亨为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亦尊上皇为太上至道天帝。

兰字尧

上一条:古城诗韵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