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都江堰高质量构建“五大新城”、阔步迈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如何绘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如何矢志不移深化“五大新城”建设?……1月9日至10日,参加都江堰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报告等展开热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都江堰市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和“五大新城”建设,围绕市委部署的“十项任务”“七大行动”,聚焦6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抓落实。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们立足工作实际,围绕发展大局,结合切身感受,就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将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奋力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锚定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新格局
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打响招商引智、有效投资、消费提振、改革增效、市场主体倍增“五大会战”,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夯实经济支撑、增强发展动能,加快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灌口街道南桥社区位于国家级4A级景区灌县古城的核心区域,是景城相拥、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过去一年,区域内文旅行业受到疫情极大影响。市人大代表、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向科说:“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大家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以非常之‘拼’迎战非常之难。作为处于灌县古城核心区域的社区,今年,我们将大力引领商家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尽快实现旅游消费回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取得2023年旅游消费开门红,重燃灌县古城时尚烟火气。”
市人大代表、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蒲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谈及今年工作,他信心满满:“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将充分发挥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我们将理顺产业发展路径,优化产业布局空间,优质高效服务企业。加快推进农夫山泉、名仁苏打水等项目招引落地,全力促进高意匠、山东大树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天府好水产业园,竞跑绿色工业新赛道,切实带动区域传统产业换道升级,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诗与远方携手,推动深度融合,实现新发展,既是巨大的历史机遇,更是伟大的时代使命。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年全力构建彰显文化自信自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提出了新的要求。代表们围绕擦亮五大IP、培育夜间经济、强化城市配套等方面提出建议。
“抢抓向好时机,推行文旅‘防疫泡泡’,旅游复苏‘小步快跑’”……李冰文创旅游功能区经济运行部副部长付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了文旅发展信心,都江堰的未来可盼可期。“我特别关注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规划与建设。重点片区既是都江堰市‘三个做优做强’的展示区,又是都江堰文旅产业链的核心承载地,更是都江堰市拼经济抓发展的突破口。为此,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片区规划,搞好片区开发,打造好项目集群。”付婕说道。
在奋力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新征程中,市人大代表,四川田园文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小红认为,要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积极拓展重点应用场景,依托文化+科技的融合,助推都江堰文旅发展。她表示:“公司将全力打造都江堰虚拟文化IP,借助数字化场景,统筹线上、线下的运营能力,为都江堰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作出自己的贡献。”
锚定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推动绿色生态惠普民生
风光旖旎的离堆公园,功能丰富的锦江绿道,破茧蝶变的老旧小区,不断优化的城市空间……如何加快推进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带动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全心呵护绿水青山、精致营建城市空间、提升畅达立体交通、塑造绿色低碳生活……”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力构建生态价值充分转化、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指明了路径。在市人大代表、交投轨道城市发展(都江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凤鸣看来,过去一年,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振了大家奋进的信心与决心。“都—四轨道交通完成隧道施工13.8公里,地下永丰站、蒲阳站主体封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企业与政府和都江堰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我们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升畅达立体交通’这一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力争2023年底,都—四轨道交通都江堰至卧龙站建成,2026年全线通车。”赵凤鸣说。
过去一年,市政府积极践行人城境业协调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筑景起势,城市空间布局更是不断优化。认真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市人大代表、都江堰市明星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卉最强的感受是提振信心,“这份信心来自2022年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全市取得的成绩,更来自于持续深化‘五大新城’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总体部署的落地落实。”周卉表示,作为人大代表,今年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都江堰市如何持续建设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议持续加强绿道建设,早日实现全域绿道建设的全面贯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致彰显公园城市生活之美。作为建筑领域民营企业代表,我也将带领企业积极投身到拼经济搞建设工作中,为都江堰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锚定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立足都江堰现有发展实际,代表们认为要以更实举措,研究产业、培植产业、壮大产业。聚焦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深化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强市,政府工作报告明晰了产业链条,擘画了产业发展新图景。
市人大代表,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辉提出建议:“为有力有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各链主企业要加强新产品研发、加强技改力度、加强市场拓展;政府要加大对指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同时,对链条上的企业,也要加强扶持力度,以带动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实现共同发展,携手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市人大代表、都江堰市千业商贸行总经理、市工商联执委梁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构建经济动能充沛强劲、发展质量有效提升的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针对这一目标,我的建议是政府要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类先进绿色制造企业,灵活人才引进的政策。作为奎光塔街道商会的一员,也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我将和商会全体成员一起,扎实做好自己的企业,带动身边的力量,整合商会优势和资源,为都江堰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锚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 推动现代农业做精做强
2022年来,都江堰市统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更充分就业和更合理分配,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幸福起势。“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综合收入60亿元,获评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在成都市率先完成耕地恢复目标781亩,粮经复合种植面积历史性突破11万亩。”……报告中关于2022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的成绩单,让市人大代表,天马镇金陵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丹备受鼓舞。“下一步,我将组织在地的农业人才不断创新探索,因地制宜种好本地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建设。”
市人大代表、青城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益表示,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是一条发展路径,都江堰市乡村资源禀赋富集、区位优势明显,建议积极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示范,守护好都江堰灌区精华源头,培育田园文创、农耕体验、乡村民宿,提升打造文创产业带、林盘乡愁体验带、文化体验带等,让产业带动消费,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积蓄新动能,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锚定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推动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社区基层治理,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新模式。市人大代表,银杏街道壹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利建议,要持续深入探索“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建设,把网格触角真正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像我们壹街社区这样的老年友好型城市社区,要靶向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和治理服务瓶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好生活数字导游场景、邻里融合智慧场景、资源整合共享场景、文明志愿服务场景。通过全力推进社区智慧平台建设和线下服务延伸,探索可参与、可互动、可持续的智慧社区治理路径。”
“政府报告中提出优质公服共建共享,大力推动全龄友好建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幸福街道岷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欧显龙说道,“基层治理大有可为,我们要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为建设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贡献力量。以便民服务站为中心,连通各小区的闲置空间和业主活动中心,建立便民服务站,设置信息公开、图书阅览区、儿童娱乐区等功能区域,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办理养老认证,提供弱势群体帮扶、退役军人服务等便民服务。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