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2/23/012937.html

等待处理…

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
胡家巷老旧小区换新颜

点击量:34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们这里以前是两个小区,一个法院家属区,一个江都大厦家属区,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房子,这些年,小区环境脏乱差,没有物业管理,下水道时常堵塞,晚上黑灯瞎火……通过联片治理,我们在社区党委的帮助下,拆掉中间的围墙,小院并大院,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规划了停车场,增设了智能门禁、太阳能灯、充电桩、绿化带,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正和苑小区居民、退休职工张文清老人对记者说。12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灌口街道胡家巷的正和苑,看到过去的老旧小区已变了模样,门口有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院落内粉刷一新,门口还有了老党员活动室,对了这些变化,居民们纷纷交口称赞。

据了解,胡家巷有7个老旧院落,都是上世纪八、九十代的建筑,不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还存在安全隐患。今年以来,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党委在市委社治委、灌口街道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下决心开展老旧院落改造。在开展工作前夕,通过召开坝坝会、恳谈会等形式,多途径了解居民真实诉求,分类梳理居民现实需求,找到居民诉求最大公约数,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瞄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院落志愿服务队,发挥带头作用,转变居民观念、激发群众改造意愿。通过凝聚共识,居民们纷纷为老旧院落改造和长态化治理献计献策,形成了群众工作大家做的生动局面。“我在这条街生活了40多年,就数今年的变化最大,你看,巷口有了花园,巷内有了景观,每个院子都有各自的特色、各自的风格,居民们幸福感提升了,商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刘立昆老人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小区大多以“和”命名,如“正和苑”“瑞和苑”“祥和苑”“庆和苑”等。据了解,社区着眼密切邻里关系、催生邻里感情,挖掘城市核心区域的禀赋条件,以“和文化”为主题,塑造“一院落一品牌”特色文化,不断增进院落邻里情。蒲阳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骏介绍,“我们对胡家巷片区的基础设施、院落品质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包括门禁、安全道闸、非机动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等,可以明显看到,现在的环境面貌和居住条件都有了很大提升。通过老旧院落改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进一步提升。”

在胡家巷巷口,有了漂亮的小花园,为过往居民提供了散步、休息、赏景和体育锻炼的空间。巷内也有别具匠心的小景观,惹得行人拍照打卡。“我们联合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等校地共建单位,引入专业规划机构和社区规划师,打造社区‘美空间’‘运动角’‘生态农业体验室’等小而精的公共空间场景,积极构建居民的生活和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唐骏说。

“怎样让家园越来越美,越来越好,必须建立长态化机制。”对此,社区坚持民主协商,增强制度认同感,发动自组织、院落自治小组,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居民意见,集中分析研究,制定物业费缴纳、日常管理、环境卫生、安全维护等10余项院落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共同订立院落公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制作小册子,编成顺口溜,张贴公约海报,深入宣传院落公约,提高居民知晓率,组织常态化文明劝导,让公约深入人心、成为行为准则。院落公约的制定,让居民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文明正在成为习惯,邻里关系更加和谐,院落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目前,我们将老旧院落‘联片治理’行动全面铺开,以点带面、以点示范,加快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和居民生活环境相得益彰,努力让社区居民生活更更美好、更美好!”唐骏说道。(本报记者 宋正刚 王银平)

上一条:我市举行“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暨首届社区艺术节活动
下一条:公 告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