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教育情怀和梦想,到雪域高原支教去!”他们响应对口帮扶康定市的号召,千里奔赴,用爱播种希望,用心提升涉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用行动践行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伟大而神圣的使命!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教育援康工作组的24名支教教师在雪域高原用实干践行使命,为康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都江堰力量。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薪火相传
支教队伍“传帮带”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六周,在康定市回民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上,都江堰市青城小学支教教师高强带来了一堂《儿童乐园(乘法)》课例式教研公开课。课堂上,高强巧妙地结合孩子们的生活情境,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丰富的数学语言、精准的课堂提问与趣味互动,给在场观摩的回民小学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回民小学教师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康定市回民小学校长余伶俐这样评价道。
这样一次成功的“课例式教研”,正是高强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支教新路子教学方法的映射。高强说:“派驻到康定市回民小学后,我就利用工作之余开展数学‘学情’调研,经常和当地老师们讨论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后面数学教研活动开展积累能量。”
如高强所说,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更需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学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包括高强在内的24名支教教师抵达康定之初,“都江堰市教育援康工作组”“教育援康临时党支部”便迅速组建而成。“当时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凝聚党建力量,让支教教师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据都江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教育援康干部李玲介绍,队伍组建完成后,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紧扣康定市教育工作重点,开展精准的“传帮带”工作,让“传帮带”取得实效的同时,也让支教教师人人出彩。
康定市第二中学新教师较多,在该校支教的都江堰中学教师孟勇、李君便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用优秀的教学理念、富有内涵的教学课堂引领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王宁、段明坤、任勇等8位支教教师被派驻到康定市藏文中学后,便科学策划各自学校与藏文中学、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生古小学等开展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等六大学科的教研联动,“同课异构”的模式,有力调动了教师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教教师周筱蓉通过自学获得了儿童阅读指导师专项能力证书,教育援康工作组便与甘孜州图书馆对接,开展了多场儿童主题读书分享会公益活动……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支教教师将都江堰的教育理念带到了康定,带动起当地教师积极投身教育质量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援康支教教师身上的闪光点闪耀在了康巴大地上,诠释出“传帮带”的全新内涵。“目前,我们的‘传帮带’师徒计划还在延续,范围也在扩大。今年,康定市已选派69名骨干教师到都江堰市各校跟岗学习。”
携手共进
创新打造“校联体”
一直以来,都江堰市在对口帮扶康定市的工作中都把教育援助作为重点,致力于促进康定市教育水平的提升,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达到有效可持续的帮扶?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教育援康工作组瞄准了“校联体”建设这一工作模式。
作为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和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推进“校对校”教育联合体(简称“校联体”)建设新举措,今年4月,以“木雅古韵手工作坊”“学生合唱社团”为主题的系列学校特色课堂活动在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正式启动。这一系列课程活动是在借鉴学习蒲阳小学的美术特色校本课程《石头画》的基础上结合康定本土木雅文化元素打造而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所以,我们以木雅文化的丰富内涵为素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形态各异的石头以‘鲜活的生命’。”
据李玲介绍,此次“特色课堂”包括美术特色课堂《木雅古韵手工作坊》和音乐特色课堂《合唱社团》。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校长扎西旺秋表示,“特色课堂”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石头画》课程的开发本就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又浸润了都江堰本土地域文化。此次‘移植’后再加上雪域高原文化元素,孩子们的作品既呈现出石头的自然之美,又多了几分诗情画意。”扎西旺秋说道。
据悉,2021年10月,蒲阳小学和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便正式签订“校联体”协议,除了启动“特色课堂”建设外,两校还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学生互访交流、线上教学互研等多项合作,“目前,两校已开展互联网+‘教研共同体’网络研修、现场交流、师生互访18次,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教研及各种大型活动互动,有效助推了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李玲告诉记者,依托“校联体”模式,都康两地还积极开展学生互访交流活动。“2021年10月,我们组织李冰中学与康定市民族中学、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学生互访交流。今年6月,我们又组织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与蒲阳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校联体’交流活动。”据了解,今年,通过“校联体”建设,都江堰市26所学校分别与康定市对口结对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学习和交流等送培送教活动,共计送培送教30批次,辐射康定市教师800余人次。
融情聚力
民族团结进校园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的文化标识,是各民族的共有记忆和共享印象,也是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在对口援助康定市过程中,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教育援康工作组也紧紧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总目标,依托民族团结进家庭、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化融合教育帮扶工作。
2022年11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进校园实践活动在康定市西大街小学和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同步开展。都康两地的孩子们通过视频连线云相约,一起歌舞联欢,一起交流文化、传递友谊。北小合唱团带来合唱《四季的问候》,北小团扇工作坊的同学们拿着自制团扇表演舞蹈《扇善若水 香罗花开》,西大街小学藏加班同学深情朗诵《我心中的祖国》,活动还特邀了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音乐代表性传承人王泽富为两地的孩子们教授“康定溜溜调”。同学们透过视频感受不同的文化,践行着都康两地学校携手并肩、团结奋进的美好约定。“2017年,北街小学便与康定市西大街小学牵手成为友好帮扶学校。五年来,两校结对前行、共述教育情怀。此次活动中,两校签订了‘校对校帮扶协议’,将继续携手共谋教育发展新篇章。”此次活动不仅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的实际行动,更是都康两地携手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从教师互动学习到学生交流互动,从开展名师送教到校对校教学交流,一系列举措让康定的孩子走出大山,体验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也为涉藏地区孩子们打开了与世界自信对话的大门……这正是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教育援康工作组共同的工作目标。接下来,都江堰教育人还将继续用坚实的脚步,丈量雪山的广袤,用满腔的热情,点燃康定的希望。“我们24位支教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想把都江堰教师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留在康定,希望能够影响一批老师,能为康定市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李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