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即将过去的一年,是都江堰市踔厉奋发稳经济、拼经济的一年。“拼”,成了古堰大地让人充满希望的奋进音符:项目、产业、旅游、文化……城市乡村,到处是“拼经济”的律动。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五大新城”建设开局成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这份答卷里,民生一如既往被摆在首要位置,诠释着“民生就是民心”的理念。一个个圆满收官或快速推进的民生项目,让老百姓真切收获了民生福祉:青城大桥改建、危旧桥改造、不动产权证书办理、绿道建设、新优质学校培育……共121项民生工程项目,关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出行、环境、读书、就医、就业……
从本期起,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开设“民生就是民心”专栏,对部分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教育是民生之首,为让每个孩子就近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着力推进民生建设,结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确定民生项目,按序时推进,已初见成效。今年,市教育局承接的都江堰市光明团结小学新建综合楼民生工程建设已完工,并于9月1日正式投用,增加学位540个,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美丽环境让师生快乐教与学
红白相间的高大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智能化的教学设备……12月1日,记者在光明团结小学看到了新建的综合楼。
“新建综合楼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了我校教室数量不足的燃眉之急,特别是专用教室的增加有利于我校‘五育’并举全课程落实,为我校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光明团结小学副校长李勇告诉记者,综合楼占地23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共5层,主要包括普通教室、多功能室和多媒体报告厅。光明团结小学初始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容纳1440人。由于学区增大,生源增多,从2015年起,每年新生增加2个班,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全校已达48个班,2400余名学生。综合楼建成后增加12个教室,新增540个学位,可以更好地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
步入综合楼,约两米宽的走廊宽敞而明亮,楼梯每阶阶梯都安装着塑胶防滑条,楼梯口均有隔烟防火布,公共区域还安装了监控系统,教室里安装着智能多媒体教学用具并采用无影灯照明。为了让综合楼更加温馨,高年级学生还用精美的画为墙面做了装饰,美丽的环境让师生们的笑容灿烂无比。六年级学生蔡辰梓觉得搬到新教学楼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她说:“新教学楼设备新、环境舒适、学习氛围浓。除了上课,这里还常开展美术、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社团课,为我们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
新增学位满足人民优教需求
一砖一瓦见初心,民生工程暖民心。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永才表示,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区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员逐渐增加,位于主城区的团结小学学位已无法满足周边群众需求。为此,按照我市构建“五大新城”目标,市教育局紧扣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建设,结合学校现状,在其紧邻的空地处新建综合楼,有效解决了学校学位严重不足问题。
姚永才告诉记者,作为省、成都市下达的民生实事和都江堰市本级民生工程,团结小学新建综合楼于2021年12月开始动工,并于2022年9月1日投入使用。为加速推进项目实施,我市向省、成都市争取695万元,加上自投的600余万元,为项目建设作好了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属地街道等的积极支持也为项目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值的一提的是,市教育局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组织专班对项目各环节、各工序做到全程监管,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姚永才说:“团结小学新建综合楼有效改善了该校办学条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做好软硬件提升文章,围绕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弱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力夯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让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出现在市民家门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