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打造“天府粮仓”都江堰精华灌区粮经复合高效示范区建设,着力稳定油菜面积和产量,扩大小麦、蔬菜种植面积,实现稳粮保供、增产增收,全市小春生产正有力有序推进。11月22日,记者走进天马镇田间地头,虽是初冬时节,可广阔的田野间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机械化育苗定量稳产
走进天马镇圣寿社区,圣寿源蔬菜大棚里育种的莲花白、花菜、辣椒等应季菜苗一苗一穴,清秀挺立,长势喜人。十多个大棚共育苗30亩,可种植3000亩菜地。“育苗需要间苗吗?装在穴盘里的好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技术工人带领记者参观了机械化育苗现场。
在机械化传输带前,工人们将穴盘放置在传输带上,传输带自动完成装底料、播种、覆土、浇水等过程,后面的工人直接收盘即可。流水线作业高效快捷,1小时育苗可达1000盘。记者现场看到,与常规人工育苗的不同之处在于:机械化育苗所使用的底肥是有机质草炭;为了预防耕种病,种子经过了包衣处理;机械设定可以精准做到一窝一颗;覆土采用珍珠岩和锯末的混合料。
机械化育苗,具有效率高、无缓苗期、抢农时、省人工等特点,且可广泛应用于露天田块、设施大棚、起垄田块等多场景,不仅实现菜苗密度合理,也节省了人工。据介绍,目前,该园区育苗自己消化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是为我市及周边的彭州、邛崃等地种植户进行的定向培育。在蔬菜地里,几百亩生菜、莴笋等蔬菜清新翠绿,正逐步上市,丰富居民的“菜篮子”。
拼经济搞建设,还要在如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去年开始,圣寿源公司和周边农户签订“稻蔬轮作”种植模式。公司为农户免费种收大春水稻,水稻收割后,公司再打田种植一季蔬菜。这样的轮作模式,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得到社区村民的一致认可。
为有效减少菜苗病虫害,提高成活率,最近公司正投资改良大棚内部设施。为了避免菜苗串根,种盘必须高出地面几十公分,除地表采用覆膜处理外,还用铁篱笆为它们撑起了温床。据测算,此次改造将投入80万元左右。
规模化种植拓路增收
在天马镇南店社区,冬小麦已发芽吐绿,青绿色的麦苗在平坦的田野中更显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射下,给这个初冬增添了不少的生机活力。
据都江堰祥祥虎虎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凤介绍,都江堰过去漕田较多,水位较低,而小麦喜欢干燥向阳的环境。随着都江堰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型的调整,很多地块已经适度规模化种植小麦了。2021年3月,孙凤偶然从都江堰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都视报道》栏目中了解到低效苗木腾退、恢复粮食种植的消息,作为农学科班出身的她,敏锐地觉得这是利好消息,通过多方考察、调研,她确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走农业规模化种植道路。去年9月,她在南店社区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开启了稻麦轮作。
做一个新型农民,孙凤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肥沃的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了解土壤本身特性,检测氮磷钾微生物含量,再通过有机质对土壤进行改良。孙凤在种地之前就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今年大春水稻收获后,又开始连片种植小麦了。“小麦优选的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川麦104’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颗粒饱满、抗穗发芽、亩产量高等特性。”孙凤告诉记者。
规模化种植,还需要机械化来助力。今年下半年,孙凤购买了2台拖拉机,实现犁地、撒肥料环节全程机械化操作。同时打通销售环节,做到尽产尽收。
据介绍,在享受了农机补贴、规模化种植政府补贴的基础上,今年孙凤的家庭农场收益在30万元左右。下一步,孙凤希望吸引周边农户加盟农场,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增收。谈到回归家乡、从事农业的初心,孙凤说:“我是喝岷江水长大的,希望能在都江堰打造出专属于这片土地的优质粮食品牌,让这片土地稻谷花香,风吹麦浪。”
据了解,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种植业建圈强链,我市正加快招引和培育链主企业,落地种植、加工、冷链烘干仓储、品牌营销、数字农业等重点项目,并加快出台《都江堰市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从而进一步培育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