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开玩笑说我们环山路、环山西一街、西二街这几条街硬是打开‘美颜’模式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住起舒服!”对于居住在青城山镇大观社区环山路片区的居民来说,这一年多时间里,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家门口有了越来越多让人惊艳的“蜕变”,大伙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蝶变 家门口环境有提升
走进大观社区环山西四街,平坦整洁的道路两侧是错落有致的农房。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栽植着各类花草,漫步其间花香袭人,绿植盎然。见到记者到来,正在自家小院里给花草浇水、施肥的居民龚素辉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片是地震后统归自建的区域,我家是2015年修的房子,2016年搬进来的。那时这片的环境那叫一个差劲。路是烂的,沟是堵的,遇上下大雨,更是‘水漫金山”,我们一楼被淹了好几次。”龚素辉告诉记者,因为家门口的道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他们这一片的居民便常年生活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中,“我们盼啊!就盼着这条路早点能修好,老老少少出个门都再不用犯愁了。也盼着下大雨时,房子不再被淹了。”正如龚素辉所言,要全面夯实乡村宜居的基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是重要一环。针对环山路片区的8条街道区域内的人居环境现状,大观社区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逐一破解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因为历史遗留原因,这一片的污水是没有接入市政管网的,这就导致了污水直排和极端天气走水不及时会出现雨水倒灌入农户家中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对污水管道进行改造,最终将这一片的污水接入市政管网。”据大观社区两委干部孙涛介绍,除了污水管网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还从2020年启动了环山路、环山西一街、西二街等8条街道的路面硬化工作。“道路硬化加上污水管网的改造,一共是投入了340余万元。到2021年4月,这两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全面完成了。”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昔日居民吐槽的“脏乱差”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家门口处处可见的“清净美”。截至到今年年初,当地205户居民的统规自建房也已全部修建完毕。龚素辉说,如今每一个来到这一片的人都会被眼前巷道整洁、草木葱茏的样子所吸引。对于这般景象,她除了说一句“满意”便再也找不出更贴切的表述了。“太满意了!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现在出门遛弯、赶场都太方便了。这又宽又平的水泥路走起都舒服。”
筑基 老百姓致富有盼头
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关乎农村的“面子”,也影响着农村的“里子”,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采访中,大观社区党委书记程建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大观社区是由原丽江、荷园、大观3个社区合并而成,社区面积和居住人数在当地都排名靠前。“我们一共居住了5320人,共有16个居民小组,所辖区域地域也比较复杂,既有以前场镇、商业区,也有涉农区域。所以,要做好社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那就是一场‘硬仗’。”迎难而上,尽锐出战。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大观社区针对环境整治突出问题重拳出击,彻底解决影响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我们一直坚持多部门协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村庄规划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凝聚各方合力,集中力量解难题。截至目前,我们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外,还集中拆除了区域内一些乱搭建筑,拆除村庄周围搭建的各类铁皮房、茅草房、牲畜圈舍等侵占公共空间的建筑。”据程建华介绍,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社区还充分发挥居民主体意识,以党建引领主导、志愿服务推动、各类培训宣传引导等方式,带动全体居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我们通过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方式,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长效的卫生整治工作机制。”
在大观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成为社区居民们的共同感受。在环山路经营茶铺的陈丽群笑着告诉记者,她自掏腰包把铺子前的小花台打造了一番,这钱花得挺值。“现在我们这一片整体环境提升了,来的客人更多了,生意更好做了。大家看到我门口花草清幽,都愿意来我这里喝茶。”而对大观社区的居民们来说,他们的盼头还远不止这些。“社区整体环境改善后,外来康养度假人口增多了。目前,我们社区正积极引进社会资源,盘活居民闲置资产。相信未来这一片的商气、人气会越来越高,老百姓的荷包会越来越鼓。”程建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