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0/25/012595.html

等待处理…

六大友好 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我市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点击量:204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城市对待儿童的友好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直以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将儿童友好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为实现政策、空间、权利、环境、服务和文化“六大友好”不断努力。

从“护航未成年人进校园”活动到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从塑造多样化游憩场景,到为儿童创造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一个个平常生活场景彰显着都江堰这座城市从细微处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命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市在儿童友好发展方面交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服务友好: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

“孩子们知道辱骂、起不雅绰号其实也是校园欺凌吗?”初秋之际,“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友爱学校,来自法律工作一线的巾帼志愿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校园欺凌、不良行为入手,以案释法,帮助学生习得基本法律常识,懂得行与止、边与界,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像这样的‘护航未成年人进校园’活动在我市早已常态化开展。”市妇儿工委办主任刘霞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市妇儿工委办长期携手有关部门开展此类活动。

“这正是我们在全社会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下,为建立完善的普惠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所实现的服务友好。”刘霞告诉记者,为让儿童在一定的生活半径内能就近获得服务,我市不断配套完善对于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文化、医疗、法律等基础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段城乡学校建设,探索推进办好镇街学校,为农村地区儿童提供公平普惠的教育条件,目前,成功创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8所。在全市27家基层医疗机构创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市妇幼保健院先后与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医院,我市妇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设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家庭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指导、危机干预等服务,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空间友好:营造儿童友好生活场景

“妈妈,你看好漂亮的鼠尾草!”在柏条河边,色彩缤纷的花境、生趣盎然的昆虫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这是一个充满童趣和生机的户外生态乐园,错落有致的儿童体验景观及户外活动设施深深吸引着孩子,他们穿梭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同样,分布在走马河、南桥、仰天窝、颐湖等街区的绿化景观、童趣主题驿站、开放式运动步道和水文化景观小品,都营造出了可亲子游憩、可家庭运动的生态宜居空间。在迎宾大道与岷江路交汇口侧,熊猫文化、茶马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的植入,打造出了亲子植被体验游园“花蕊芙蓉园”。

在新联社区,打造了以“感知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等为主题的社区体验式科普长廊……“这些都是突出都江堰文化特色,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打造的儿童友好特色城市场景。”刘霞表示,为塑造多样化游憩场景,给予儿童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我市重视空间的合理布局,用活社区“金边银角”资源,利用人行道路、街头绿地等休闲场所合理配置社区“运动角”“活动区”,鼓励家庭成员多方位参与儿童成长体验,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建设安全的出行场景,在小区院落、城市广场等儿童经常活动的区域划分安全出行步径,精心布置儿童可认知的、具有童趣的指示牌、安全提示标志等,让没有成年人陪伴的儿童也能安全地行走。

文化友好:丰富儿童文化活动

“小朋友们最爱的人是谁呢?”不久前,在幸福街道新联社区开设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文化传承阅读亲子课堂上,家长李容为孩子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孝道”课,孩子们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了解到“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爱国爱家的好孩子。李容说:“这样的亲子课堂让我与孩子都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在传承中再学习,也增强了孩子的文化自信,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刘霞告诉记者,这正是市妇儿工委结合“三遗之城”城市品牌,优化城乡社区儿童友好文化资源配置,打造儿童友好文化服务体系而开展的儿童友好活动。此外,我市利用大熊猫资源,搭建“熊猫课堂”平台,打造儿童自然教育新亮点,开展“熊猫课堂”五进活动,进一步树立并加强未成年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注重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推动全社会形成儿童友好的观念与文化氛围。通过对李冰精神、《论语》等传统文化研习,促进亲子关系,推动树立良好的家风环境。探索“党政主导、部门推动、镇街协同、社区配合、社会组织支持、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积分制”建设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德润家风·幸福行”家庭积分志愿服务活动。

围绕家庭建设融入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基本任务,开展多元化社区家庭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通过平台发布“家庭积分制”各类活动及服务信息,引导上万余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邻里互助、亲子共成长、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100余场,活动搭建了广大家庭和少年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自信、体现价值,小小的身影成为都江堰这座千年古城中最友善的风景线。刘霞说:“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度’,也需要‘温度’。我市正围绕‘六大友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道德模范基层宣讲活动走进社区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