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青城山镇五里社区的茂密山林,满目葱茏翠绿,一支4人队伍正在沿山巡护。队长杨岗是五里社区一家农家乐的经营者,如今他和同伴们有了新身份——民间林长。今年5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林长制”基础上,探索组建民间林长志愿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管护,以此增强全社会参与、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积极性。
47岁的杨岗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城山镇人,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多年农家乐经营经验让他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硬道理,听说社区需要“民间林长”,他便立即报名。“我想为守护家门口的青山绿水贡献力量,也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保育我们的秀美山林。”
每日在林地穿行查看林木保护情况,走村入户宣讲护林知识,救助在林间受困的市民游客等,是杨岗的巡护日常。“某地,占用林地修停车场。”“某处,堆满建筑垃圾。”“全天巡护无异常。”在杨岗的森林管护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巡护过程及发现的问题,字里行间尽显其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经过培训和巡护中的学习,杨岗还掌握了不少林业政策法规、野生动植物识别与保护、林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了民间林长队伍里的“土专家”。“发现问题,能现场处置的,我们会立即处置。不能立即处置的,我就即刻上报社区或社区级林长,请求他们处置。”
在我市,像杨岗一样的民间林长还有55名,他们与13名市级林长、122名镇街级林长、332名社区级林长一起,成为守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涂然介绍,民间林长是推动林长制工作向社会拓展、延伸的探索,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通过民间林长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知晓度、重视度、参与度。“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民间林长志愿队伍装备建设,提高队伍巡林效率。同时,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实践路径,推动都江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胡馨怡 王银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