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0/18/012567.html

等待处理…

乡村气象新 百姓日子美

点击量:35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谷满仓。在天马镇金胜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刚采摘完猕猴桃,又开始套作土豆了,农民刘凡开脸上洋溢着笑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见证了十年间农业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斑斓秋色里,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在古堰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本报记者 缪英

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基于此,我市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调好生产方式,农业上演“动力变革”。今年9月下旬,在天马镇金陵社区,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机器轰鸣,不一会儿,一亩田就收割完了。“粮仓已满,请卸粮。”听到这样的提示音,农机手通过长长的机械臂将稻谷转运到拖拉机里。德弘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部经理贾志元掩饰不住兴奋:“有了智慧农机助力,1600多亩水稻收获起来很省心。”在石羊镇竹瓦社区灌县川芎产业园,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雾化后的药物均匀喷施在川芎苗上,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兴波告诉记者:“实行机械化喷洒,既精准快速又高效节能。”

“稻菽千重浪,科技动能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前超过89.%,比2017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累计培育农业职业经理1646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大于95%,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强劲。

调优产业结构,沃野增添“发展底色”。在天马镇金胜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璐璐家庭农场基地里,早播的马铃薯已发芽,正在管护猕猴桃的负责人刘璐告诉记者,粮果联动,通过立体种植、秸秆还田,农场年收入增加5万余元。

绿色种植让农业的生态底色越发鲜亮。2021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全市共取得各类农产品认证74个,川芎等5个农产品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叶等7个农产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名录,猕猴桃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猕猴桃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等殊荣。我市在保足“米袋子”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菜篮子”“果盘子”。农产品品种更多,质量更优,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消费升级需求。

健全产业体系,产业实现“全链增值”。在我市,从销售鲜果到深加工成果汁、面膜、含片、猕猴桃乳酒、果酒等10余种衍生产品,再到天马镇田园综合体里三产融合发展,猕猴桃产业不断“裂变”,释放出乡村产业振兴强劲动能。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全环节升级、全产业融合、全价值提升,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培育具有冷链、仓储、烘干设施和冷链运输车辆的经营主体60余家,建设冷库15万立方米以及仓储和分选车间2万多平方米,实现冷链仓储覆盖村(社区)面达80%以上。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广袤乡村面貌一新。

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更宜居。10月13日一早,聚源镇五龙社区村民张大爷到村卫生室针灸治疗。“以前看病要去几公里外的镇医院,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真是太方便了。”村医刘世梅是我市培养的“乡村名医”,聚源镇多次送她外出进修,过硬的医疗技术更好满足了村民就医需求。

越来越多的乡村“硬件”“软件”同步提升,乡亲们“环境美”“生活美”同享,日子更幸福。目前全市10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公交实现“村村通”,农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乡亲们出行、看病、上学、办事更加方便。

资源要素加速汇集,乡村发展更有活力。节假日,石羊镇顺江社区川西音乐林盘内欢声笑语,咖啡香味扑鼻。“原生态农村风貌,吸引了很多游客。”返乡创业人员宋建明笑呵呵地说。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作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支点、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农民加快增收的新途径。梳理规划1768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启动建设92个重点林盘,打造了以川西音乐林盘为代表的22个精品林盘,创建11个AAA级林盘景区、2个AA级林盘景区,继续领跑成都各区(市)县。其成功做法获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生态价值转化的典型案例获成都市委肯定。

顺江社区只是个缩影。举措更有力,合力更强大,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十年来,我市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万人。一个个村庄产业兴了,环境美了,人气旺了。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乡村振兴是路径,共同富裕是目标。立足我市实际,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就是要推动城乡共融共生的同时,鼓励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在石羊镇广益社区,任滔、李洁夫妻俩把小微盆景卖到了全国各地,从一个人的淘宝店铺做到了50人左右的团队,为社区妇女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每月每人4000元左右的收入。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广益社区党委书记张胡蓉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的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拔节生长,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农民增收后劲越来越足。

清洗、分选、打包、装车……天马镇天赐猕源公司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最多时候安排了100多位村民就业,线上加线下销售猕猴桃,光线上一年就能售出350万斤。”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天赐猕源公司总经理晏志强表示。在我市,一个小小猕猴桃创造出一个年产值超18.3亿元的大产业,带动近8万人就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前办宴席,菜品多达几十种,现在各家派一名代表参加酒席,严禁铺张浪费,大家都拍手叫好!”聚源镇双土社区居民何琼这样说。我市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仪式简办蔚然成风,大操大办少了,乡情乡谊浓了。在龙池镇,通过门前小书屋、小广场、小讲堂,把文化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在天马镇,新民风建设让农民“人情份子”支出下降七成;在青城山镇泊江社区,“好婆媳、好邻里点赞”等文明实践倡导新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村乡镇社区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市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各地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聚焦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以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为主阵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特色,力争走出一条独具都江堰特色的文旅主导、绿色低碳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决落实“国之大者”,抓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容积率”打造“天府粮仓”粮经复合高效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业建圈强链,农商文旅体医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做优公园城市示范区乡村表达行动,全力打造“致敬世界遗产之旅”的乡村场景,进一步激发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