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0/17/012560.html

等待处理…

筑牢医疗卫生保障网 书写健康民生新答卷 本报记者 缪英

本报记者 缪英
点击量:41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小病小痛,在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得到解决;CT、胃肠镜等检查,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如果患者选择在基层医院做手术,医联体专家不仅可远程会诊,还能下沉手把手带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厚植健康沃土,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都江堰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软硬件实力再提升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才是医院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十年来,我市坚定实施人才强卫战略,聚焦聚力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专科团队、培养一批骨干人才目标,促进卫生健康人才增量提质。市卫健系统现有卫生技术人才362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51.35%,高级职称人员达12.62%。

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人民医院着重从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晋升和专项技能的进修学习等方面培养人才,成效初显。市人民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每年财务拿出几百万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比如,鼓励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毕业后给予学费报销。医院的医生在博士就读期间,原福利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补贴。取得博士文凭后,再给予奖励。并按都江堰市引进人才待遇,入住专家楼。”……一系列政策为院内一大批中青年骨干人才提供了公平、公正、快速的上升通道,一批30多岁的医生取得博士文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储备力量的同时,医生将导师资源带回医院,为县级医院链接医疗圈大咖搭建了重要渠道。

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曾义军在四川大学华西学院硕士毕业后,选择到市人民医院工作。为了提升自我,2014年他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2020年担任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同年获得都江堰市第八批拔尖人才荣誉称号。把支部建在学科上,曾义军和支部党员以党建为引领,在科室建设和业务提升上狠下功夫,“我用心、你安心”是该科室的工作目标。在支部党员带头、全科室共同努力下,神经外科成为四川省脑血管病外科防治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协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科联盟单位,获评四川省脑血管病外科防治优秀基层单位,并成功申报“成都市重点专科”。

在建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优化医疗设备配置,更新配置核磁共振、CT等设备1600余台件。医疗设备的更新、专科建设的发展,让很多医生逐步向纵深学习,在某一领域内更加精深。“只有手艺和科技相结合,才能锻造好医生。”曾义军说。

基层医疗服务再升级

近日,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门口挂上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牌匾。据院长吴科介绍,在落实深化医疗改革工作中,卫生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诊开通绿色通道、在医院实行医保结算、为长期照护家庭提供照护技能培训等,并成功创建“四川省社区医院”“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急诊专科联盟医院”等。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取得的成绩,只是我市全面深化医改的一个缩影。

2020年,我市作为成都市的改革试点,按照“每个乡镇办好1所建制乡镇卫生院,1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的原则,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为积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我市建立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二医院为牵头单位,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枢纽、184家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个;建成青城山、沿江、天马、聚源、龙池、蒲阳、石羊等7个区域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共体3个,推进远程会诊、集中阅片等6大中心建设,惠及区域群众。

青城山镇居民邓玉辉因患胃病在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丈夫骆开军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能就医,非常方便。”2021年9月下旬,市中医医院专家下沉石羊镇沿江中心卫生院指导做了一例腹腔镜胆囊微创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王小萍已能吃流质食物,医生告知她留观72小时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太满意了。医院离家近,方便家里人照顾。在家门口做手术,报销比例高,还享受了三甲医院的同质化服务。”王小萍向记者述说着医疗改革让自己享受到的实惠。

公共卫生保障更有力

排队做核酸、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隔离、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疫情防控是一场公共卫生的攻坚战。三年来,市疾控中心常常是灯火通明,疾控人的工作状态是: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数据收集、疫情研判、跨区域协查、风险人员管控、环境采样和消毒杀毒、重点地区核酸采样、病毒基因测序进行流行病学溯源……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后方的安宁保障。

三年来,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市卫健局狠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涵盖流调溯源到应急处置的一整套精准防控工作机制;狠抓防控能力提升,设置发热门诊、发热诊室、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等,构筑一体化防治架构;建成12家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单检混检能力显著提升;狠抓外部输入严控,严格入境来返人员管控,强化重点人员管控,狠抓疫苗接种,在全市形成公共卫生保障合力。

在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签约患者服务。在桂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优质的医务力量,配以医护一体式高质量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在这里享受了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实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对全民实施健康教育,对孕产妇、0~6岁儿童实行健康管理等……多年来,我市持续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实,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居民健康档案完成率达到95%。高血压、糖尿病慢病患者管理均达到省级目标。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疗效发挥的重要保障。十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管理,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从种植到开发到应用,不断完善产业链,中药质量持续提升,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9家、合作社3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中医药产品销售、健康服务、康养旅居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主体2000余家。道地药材“菊花心”川芎更是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在石羊镇竹瓦社区,3000亩灌县川芎产业园已成为集观光、旅游、产业为一体的中医药生产基地。

把中医馆开进林盘,请中医名家前来坐诊,我市于2019年首创的“林盘诊所”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服务。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夏隆江多次到都江堰林盘诊所坐诊,他认为我市发展中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道地药材、绿水青山、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非常丰富。夏隆江说:“来到都江堰,身心都很放松,这里是养身疗疾的好地方。”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充分发挥了其独特优势。结合区域环境气候特色和时令节气,我市采取中药“大锅汤”形式向重点人群、奋战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分发大锅汤,筑起疫情防控中医药屏障。

十年来,我市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拥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都江堰市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医专科医院1家,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药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展望未来,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胡逊表示,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市中医医院在传承创新的工作中,把医疗和康养相结合,整合中医药产业、康养产业、中医药文化方面的资源,为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贡献中医人力量。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市纪检监察系统主题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