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0/14/012541.html

等待处理…

向科: 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
点击量:32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社区治理措施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越发美好。小小社区如同一个折射时代变迁的窗口,烙印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提升的鲜明轨迹。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向科就是“小社区”大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在他看来,最大的改变就是社区面貌,在环境上,街面形象提升了,小区院落改造了,居民幸福指数提高了;在精神上,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社区志愿服务参与者越来越多了。

党建引领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9月29日上午9点,在南桥社区民族团结商居融合工作中心议事厅内,向科正与藏族、羌族、回族民间街长,商家联盟代表,社区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一同商讨如何做好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及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如何更好解决居民关心的急难愁盼。随后,记者跟随向科一行前往南街、西街、牛羊肉市场等点位,检查商户用电用气安全、食品安全、疫情防控工作等,只见沿途街区环境干净整洁,商户自发悬挂了鲜艳、整洁的五星红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群关系融洽、民族关系和谐,街面环境整洁美观、商户文明行为成为自觉习惯。这一变化,是社区推动居民自治,促进各民族互信互融的成果。据了解,南桥社区有回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200余人,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区”社区。向科坦言,从前,居民、商户、游客之间常常“扯皮”;集中售卖牛羊肉的集市废水污水乱排,牛羊肉随意堆砌;老旧小区问题多,居民抱怨:环境太糟糕。“以生硬的方法进行管理,不如让大家参与管理,凝聚起辖区多民族力量,让他们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向科说道。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运用李冰治水真经里“竹笼”智慧,创新实施“双街长制”,组建商家、行业联盟,一同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协商中,在卫生、安全、旅游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成为调和商家关系、推动街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得到群众的认可。

如今,曾经杂乱不堪的牛羊肉市场干净了,“扯皮”闹矛盾的出摊占道的情况不见了,旅游乱象导致的游客投诉减少了,群众间的互帮互助多了,便利的“共享”服务点位多了,自觉的文明行为多了,社区焕发着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民间街长赵燕燕告诉记者,在南桥社区经商有5年时间,从前环境差、矛盾多,生意不好做;现在占道少了,道路通畅了,居民文明素养有了提升,对经营很有信心。

同时,社区以党组织引导为主线,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讲座、交流会、培训会等,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大增强了各民族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团结友爱、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社区蔚然成风,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绚烂绽放!

生活更有质感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向科牢记党员使命,践行军人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在他的推动下,南桥社区居住环境越发舒适,为民服务事项越来越丰富,居民办事越来越便利。“有事情,找社区”,是如今社区居民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

“徐姨,我们来给你认证高龄老人补贴身份信息了。”在居民徐宗琴家中,社区工作人员拿出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人脸识别,仅1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她的津贴认证。向科告诉记者,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服务人群多元等治理难题。从前,每季度需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补贴核实,需要跨部门协作认证,占据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完成。2021年,社区通过建设“智慧社区+区块链”场景应用,利用区块链中“数字身份”“存证技术”“验证凭证”等技术,成功解决了跨部门认证问题,从根本上有效促进了社区工作减负提能,实现津贴精准发放。无独有偶,街区智慧触屏、智慧小屏、天府市民云终端机、社保查询机、临时身份证办理机、港澳台通行证自助签注机等智慧服务一体机的设置,提高了市民办事效率,方便了游客了解旅游信息。向科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继续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在为民服务上走在前例。临近午饭时间,社区共享餐厅逐渐热闹起来,老年人纷纷来这里就餐,回锅肉、麻婆豆腐、莴笋炒木耳外加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按照80至89岁、70至79岁、60至69岁的年龄划分,分别以6元、7元、8元售卖。对于许多高龄和孤寡独居的老人来说,身旁无人照料,吃上干净卫生又有营养的饭菜成了问题。了解到这一难题后,向科策划为老年人开办“共享餐厅”,提供安全、便捷、美味、廉价的餐饮服务,让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滋味”。居民张兆坤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平时不想煮饭就和老伴来这里吃,价格便宜,菜特别适合老年人口味,营养健康、清淡可口。娃娃在外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之前给向书记说到过生活上的困难,他是实实在在为我们想办法解决了。”

午后暖阳,惬意时光。邮电公寓和谐亭内,5名老人正闲坐聊天。邮电花园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随着小区各项基础设施日益老旧,居民们对改善小区环境及增加硬件设施的愿望日益强烈。谈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居民万忠叹口气说:“从前无物业、少配套、缺管理,最差的时候,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屋顶还要漏水,楼下堆杂物的、种菜的情况普遍,私拉乱接严重,就像布了天罗地网一样。”变化从2019年开始。“那天小区里来了个年轻人,一进入小区就在问我们希望小区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当时还感觉到很奇怪,这是哪里来的小伙子这么热心肠。后来才知道,那是向书记上岗的第一天。”万忠说道。

上岗第一天,向科就走访了大半个社区,背街小巷、商铺院落、公共设施等都是他需要了解的重点。在得知居民诉求后,经过考察调研,安排部署对该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修建停车棚,增添门禁、温控、监控等智慧设备,打造小区花园和晨晚练活动点……小区“脱胎换骨”,环境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为现在的“洁净美”。万忠感叹到:“现在漂亮多了,我们这样的老小区改出了新面貌,老房子住出了新幸福!”在辖区内,像万忠这样的“老居民”还有很多,他们不仅见证了小区的美丽蝶变,也开始享受旧改之后的“新生活”。

“老百姓的事不分大小,我们工作在基层,热心做好服务,就是我们的职责。”这是向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满怀期望,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下一步,我将带领党员干部为辖区居民、商家、游客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品质划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忧心事烦心事,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向科牢记党员使命,践行军人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在他的推动下,南桥社区居住环境越发舒适,为民服务事项越来越丰富,居民办事越来越便利。“有事情,找社区”,是如今社区居民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徐姨,我们来给你认证高龄老人补贴身份信息了。”在居民徐宗琴家中,社区工作人员拿出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人脸识别,仅1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她的津贴认证。向科告诉记者,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服务人群多元等治理难题。从前,每季度需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补贴核实,需要跨部门协作认证,占据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完成。2021年,社区通过建设“智慧社区+区块链”场景应用,利用区块链中“数字身份”“存证技术”“验证凭证”等技术,成功解决了跨部门认证问题,从根本上有效促进了社区工作减负提能,实现津贴精准发放。无独有偶,街区智慧触屏、智慧小屏、天府市民云终端机、社保查询机、临时身份证办理机、港澳台通行证自助签注机等智慧服务一体机的设置,提高了市民办事效率,方便了游客了解旅游信息。向科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继续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在为民服务上走在前例。临近午饭时间,社区共享餐厅逐渐热闹起来,老年人纷纷来这里就餐,回锅肉、麻婆豆腐、莴笋炒木耳外加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按照80至89岁、70至79岁、60至69岁的年龄划分,分别以6元、7元、8元售卖。对于许多高龄和孤寡独居的老人来说,身旁无人照料,吃上干净卫生又有营养的饭菜成了问题。了解到这一难题后,向科策划为老年人开办“共享餐厅”,提供安全、便捷、美味、廉价的餐饮服务,让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滋味”。居民张兆坤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平时不想煮饭就和老伴来这里吃,价格便宜,菜特别适合老年人口味,营养健康、清淡可口。娃娃在外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之前给向书记说到过生活上的困难,他是实实在在为我们想办法解决了。”午后暖阳,惬意时光。邮电公寓和谐亭内,5名老人正闲坐聊天。邮电花园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随着小区各项基础设施日益老旧,居民们对改善小区环境及增加硬件设施的愿望日益强烈。谈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居民万忠叹口气说:“从前无物业、少配套、缺管理,最差的时候,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屋顶还要漏水,楼下堆杂物的、种菜的情况普遍,私拉乱接严重,就像布了天罗地网一样。”变化从2019年开始。“那天小区里来了个年轻人,一进入小区就在问我们希望小区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当时还感觉到很奇怪,这是哪里来的小伙子这么热心肠。后来才知道,那是向书记上岗的第一天。”万忠说道。上岗第一天,向科就走访了大半个社区,背街小巷、商铺院落、公共设施等都是他需要了解的重点。在得知居民诉求后,经过考察调研,安排部署对该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修建停车棚,增添门禁、温控、监控等智慧设备,打造小区花园和晨晚练活动点……小区“脱胎换骨”,环境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为现在的“洁净美”。万忠感叹到:“现在漂亮多了,我们这样的老小区改出了新面貌,老房子住出了新幸福!”在辖区内,像万忠这样的“老居民”还有很多,他们不仅见证了小区的美丽蝶变,也开始享受旧改之后的“新生活”。“老百姓的事不分大小,我们工作在基层,热心做好服务,就是我们的职责。”这是向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满怀期望,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下一步,我将带领党员干部为辖区居民、商家、游客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品质划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忧心事烦心事,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喻杰:俯身为国铸重器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