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庆“黄金周”,我市共接待游客13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7亿元,央视新闻先后六次宣传报道我市国庆假日活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接待游客14.22万人,收入合计710.85万元。融创文旅城共接待游客23.64万人次,其中:陆地乐园接待游客5.58万人次,雪世界接待游客1.48万人次,融创茂接待游客16.57万人次。
旅游场景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为了来都江堰景区旅游,我们一家人昨天就去做了核酸检测。车辆一驶出成灌高速,看着满目青翠的风景,闻着清新的空气,就感觉格外惬意。虽然来过都江堰很多次,但每一次的感受都是全新的!”来自成都市新都区的游客张云对记者说。
10月1日上午10时,记者在都江堰景区门口看到,游客正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引导下,通过“一扫一测三查验”,即扫场所码,测体温,查验行程卡、健康码、核酸阴性证明后文明、有序地进入景区。
景区内,有一队在“世界遗产·都江堰”石刻处留影的年轻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不时发出欢笑。“我们是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早就听说过都江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趁着国庆,大家组团来看看。”学生张镇新对记者说,“我是湖南人,都江堰景区的文化和美景让我印象深刻。景区防疫工作也做得很好,我们玩儿得很放心、开心。”
迎宾道上空,数面鲜艳的小国旗迎风招展,和煦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人们脸上,许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在伏龙观广场处,一群身着古装的“仙女”正在抚琴,《万疆》《盛世国乐》等曲目引得周围的游客驻足观赏。堰功道前,小橘子志愿者正热情地向游客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清溪园内,几个小朋友正在体验陶艺。原来,这是景区特别举办的“青城玉窑”制陶体验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和泥、拉坯,用双手感受文化之美、历史之重。在幽静的园林中,伴随着清雅的音乐声,茶道、香道表演也轮番上演。表演者举手投足缓慢沉静,尽显优雅。参与体验的游客与记者分享:“现代人对于饮茶与焚香,早已不仅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希望通过饮茶、焚香仪式的进行舒缓心情,达到身心平衡的美妙境界。”
市青—都局办公室主任周思宇说:“国庆假期,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以文化挖掘、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为主,比如制陶、古琴弹奏、茶道表演等,还有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打卡活动。”
灌县古城内的西街、南街、幸福路上,游客一边欣赏美景、寻找美味,一边了解品读都江堰厚重的历史文化,追寻历史足迹。“国庆来了,古城区的人气、商气、烟火气也回来了!”西街“岷水山房”旅游商店的老板张纪珂表示,“作为商家,我们要把都江堰最好的产品奉献给游客,把最灿烂的笑脸呈现在游客面前,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街面上,志愿者们不时提醒游客戴好口罩,维护旅游秩序。南桥社区工作人员沈玲说:“今天,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早早就上岗了,提醒游客戴好口罩、文明旅游,保持整洁有序的旅游环境。”
青城山下,一场以“喜迎二十大·康养在青城·非遗映初心”为主题的非遗展演活动正在进行。整场活动以直播的形式举行,邀请全国各地游客“云游”青城山,感受青城非遗文化。直播中,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向观众讲解了青城文化,青城武术传人王尧及其学生展示了青城拳法……屏幕前的观众还能参与青城非遗知识小问答,并赢取专属国庆好礼。
国庆假期第一天,成都融创文旅城举行了一场别样的“后花园亲子潮玩节”。园区各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不少游客手拿小红花和小国旗,节日氛围浓郁。来自成都的游客张黄琳说:“我经常到都江堰来玩,这里无论是景点服务,还是城市配套,都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今天在融创乐园,在感受众多游乐项目的同时,还可以观看丰富的演出,真是不虚此行。”
10月1日一早,都江堰大融城在精彩的“开城门·迎宾客”表演中开门迎客。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共鸣,大家纷纷挥舞着小国旗,在歌声中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本地市民夏春艳说:“今天和家人一起逛大融城,发现这里不仅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细,而且商场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节目,既有好吃好玩的,又有好看好耍的,非常巴适。”都江堰大融城推广部活动主管蓝聚超表示:“国庆节当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戏剧、歌舞剧表演,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都江堰城市文化多元化,丰富市民精神文明生活,让大家就地过一个愉快、多彩的国庆节。”
走进乡村亲近美好自然
“十一”长假去哪玩?绕开高速拥堵,远离城市喧嚣,放慢脚步,回归自然,感受大美都江堰的乡村自然风光。国庆假日,市民、游客纷纷走进都江堰乡村体验农事、采摘瓜果、品尝农家美食、了解乡村文化,在都江堰绿水青山中亲近自然,享受美好假期……
三江里弄,和一曲田园欢歌。从都江堰市区出发,沿天府大道往郊外的方向行驶,十分钟左右车程便到达了灌区映像,三江里弄就是一条围绕灌区映像打造的乡村文旅特色街。“三江里弄这名字怎么来的?”望着高高牌坊上的几个大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街区位于聚源镇三坝社区三江路,里弄是为了感念上海援建之情。
10月1日下午,文化惠民下基层活动正在此举行,台上表演,台下欢呼,整条街区分外热闹。街道一边是田园,一边是民居,民居为统一规划打造的实木结构、原乡风味的川西民居。据悉,该项目是由聚源镇携手成都特色商业街协会联合建设,依托灌区映像道路、沟渠等大美田园的生态肌理脉络,融合上海弄堂文化的建筑布局,以川西农耕文化为魂,打造的集餐饮、购物、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体验街区。行至此处,目之所及是木柱青瓦,古色古香。沿途可看到咖啡馆、九斗碗、烧烤露营、民俗等业态。
信步漫游,来到了南瓜小院。顾名思义,南瓜小院以南瓜闻名。院子里外展示了几十个品种的南瓜,有常见的大个的圆形、长形南瓜,也有袖珍小巧可把玩的南瓜,且颜色形状各异。小院主理人曾露芽表示,她是土生土长的聚源人,有了孩子之后,想给孩子提供一份健康的饮食,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于是她和几位朋友经过考察成立了菁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集培育、种植、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验展示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验采摘丰收乐趣。
南瓜小院后院视野极好,格桑花正开放,对面灌区映像的几十亩彩稻田里,有市民在田间打卡拍照。“这里的稻田、南瓜、小院像画一样,早晨起雾的时候特别漂亮,餐食也很有民俗特色。”成都游客刘佳表示。
休闲垂钓,解锁户外生活新方式。乡村游第二站来到了聚源双土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田野间,悬挂着稻田养殖、垂钓等字样,不时传来“上钩了、上钩了”的喜悦声音。很多人在此垂钓。一位年轻人正在拉钩,鱼竿的前端都弯成了一张弓,半天还没有拉上来。他倒是很淡定,这边看“热闹”的人群却着急得很。费了半天劲,一条鲤鱼被他拉上了岸。可是,他只是看看后,再将鱼放进池塘,接着捏鱼食,挂饵、甩杆,再度静待鱼儿上钩。
上前攀谈,年轻人名叫周洪秋,今年30岁,天马镇大林社区人,在成都从事修车工作。趁着假期回来,特来此钓鱼。周洪秋跟记者分享,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持续增加,垂钓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亲近自然的休闲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山水之中,马上就放松下来。他们进行的是欢乐钓,不带走鱼,如果钓到“标鱼”可获得奖励。一人一茶20元钱可以垂钓半天。得益于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钓鱼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一根钓竿,一把鱼饵,岸边人早已不再只是中老年,垂钓运动已退去“老年”“佛系”“无趣”等标签,逐渐向“年轻化”“休闲化”和“产业化”发展,引发一阵阵消费热潮。
双土社区党委副书记何伟告诉记者,该鱼塘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将闲置资源盘活,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如今,都江堰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早已不是简单的农家乐,精品民宿、休闲露营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我市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游正在迅速提高品质,提升品位,创建品牌。据悉,该点位夏天还有钓虾、戏水等亲子活动。为了满足更多元需求,社区还在周边配套了餐饮、休闲设施等。
当天下午,记者在金胜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看到,前来采摘、购买猕猴桃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道两旁依次停满了车辆。“这两年,园区打造得越来越漂亮了,我们通过网络直播,猕猴桃销售越来越好了。”园区果美滋家庭农场主付艳红介绍,从8月20日至今,她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猕猴桃14万斤。这不,下午4点半刚刚发完货,采摘游客又找上门来了。
游客杨女士一家三口是温江人,他们是从抖音上了解到此处。时值金秋,园区绝大部分猕猴桃已经采摘完毕,但付艳红前期一直忙于接单、打包、发货,所以她家位于董家山的几亩猕猴桃还没来得及采摘。这个国庆,她终于得空,也能带着游客体验采摘乐趣。进入山地园区,经过长时间垂挂的果子表面已经皱皮,完全成熟。“摘下来就能吃,好甜好甜。”杨女士一边摘,一边品尝,忍不住连连赞叹。
从温江到都江堰,体验感完全不一样,品尝了猕猴桃、捡拾了山中板栗、参观了荷花景观,国庆走进都江堰乡村让杨女士有很多感受,“如今的乡村游融合了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让我们领悟到乡村文化的底蕴和内涵。都江堰的乡村将田园风光和农业种植结合得非常好,以后,我们要经常来,感受新乡村的风味。”
“我们还将打造李子园,园区拟引进电商平台驻点,用多种水果拉长采摘季,让采摘游逐渐成为发展乡村游的一个品牌。”付艳红告诉记者。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利用农业资源做大现代旅游业,奋力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本报记者 宋正刚 沙维玮 缪英 王义 黄代凤 贾晓明 韩晓曼 黄文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