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常与朋友骑行锦江绿道都江堰段,沐风,观景,听鸟儿在树枝间无忧欢唱。
在都江堰城区,绿道如飘绕的蓝带,随着柏条河的走向一路迤逦向南。道边绿植蓊郁,鲜花盛开,亭阁点缀,座椅齐全。每天清晨,迎着河流的清风,绿道上行人络绎不绝,跑步的,慢走的,骑行的……如赶场天般热闹,你方走罢我登场。
到二点五环,在城市与乡村的交接处,一座取意李冰降服孽龙传说的伏龙天桥,宛若一条“巨龙”匍匐在永安大道上,曲线流畅,蔚为壮观。它的修建实现了锦江绿道的无缝对接,也把城市与乡村、山水与人文有机串联。
过天桥,绿道向乡村延伸。穿过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跨过老人桥,绿道彻底进入了乡村。城市远了,行人少了,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绿道,骑车在晨风中飞驰。道边,有无名花草葳蕤,有常绿树木挺拔,有婆娑翠竹摇曳,还有鸡鸣、犬吠和鸟语,恍若世外桃源。享受着乡村的宁静,偶尔我们老夫聊发少年狂,撒开车把,在笔直空旷的地方张开双手,如空中的鸟儿张着翅膀,接受晨风的轻拂。车过处,稻田铺陈眼前,田里稻禾青青,坎上玉米饱满;更有小块的菜地,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黄灿灿开着,豇豆爬满棚架,茄子缀满枝间。
转弯处,一棵梨树伸出了院墙,累累青梨挂满枝头,可爱地散发着馨香。不及我们伸手去触摸,一只小狗就麻利地站起身子,挺起脑袋,汪汪吠叫,撵出了院门。而它的母亲,躺在围墙下,抬了下头,看一眼,然后复归睡姿。
田野上,风和煦地吹着,蝴蝶翩跹。露珠挂满了稻叶,映着朝霞,闪闪发光,如翡翠,如玉石。看着这些可爱的露珠,我禁不住停下车子,轻捋稻叶上的水珠。朋友笑我痴狂,可他不知,小时候我们常在上学路上拂来稻叶上的露珠抹在头上,直抹得头发油光水亮,一天都是好心情。那时,我们年轻又爱美。而今,人到中年,青春远去,故乡远去,幸好还有记忆可在这绿道上畅游。
一路上,不时有乡民健身行走,但更多时候是二三老人。他们拂着清风,一边轻言絮语聊家常,一边挥舞手臂锻炼身体。看着他们踟蹰的步伐、相互扶持的身影,我不觉想起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几年前,我曾接他们来城里居住。那时居家位置还算方便,过一个十字路口前行200米就是锦江绿道柏条河段,可父母住了一个多月,坚决要求回去。他们说城市再好都不如乡村,在乡村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潮鼎沸,没有喧嚣匆忙。他们喜欢乡村的宁静,更喜欢在乡间绿道上步行的自然,空气的清新。
确实,乡间绿道赋予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最近几次骑行去天马车家桥的绿道途中,我总看见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女孩早早在家门口的绿道上练习滑板。灵活的身姿,娇俏的滑行,追风的背影,如田野上的青禾,张扬着青春的美丽。我想,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快乐滑行都将成为她的记忆,追风逐影的绿道会属于她,在她成年离家后,当她思念家乡时,当她回首往事时,绿道上的清晨将是她珍藏于心的回忆。
到车家桥,返回。回程路上,我们常在一处农家宅院前休息。此处环境清幽,树木苍翠,秀竹婀娜。顺着洗衣、濯足的几步台阶下到河边,岬角上一棵麻柳树枝丫横逸,树下青石干净,麦冬草幽蓝。坐于石板上,看绿道边的住家,看河水汤汤,看两岸树木葱茏,我禁不住感叹环境的优美,居家的舒适。朋友却说,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的环境。那时两岸光秃秃的,河滩地上卵石遍布,杂草漫长,蚊蝇滋生,脏差凌乱,少有树木,即使有树,也是枝丫稀少,难以长大成材。
想想还真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家家养牛喂猪,烧柴煮饭,稻禾秸秆根本就不够用,哪里还有树木留存?
看着两岸麻柳、水杉、洋槐、银杏、樟树郁郁葱葱,几只白鹭优雅飞行,我不由为这个时代叫好。环境要保护,百姓要生存,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几年,除了锦江绿道柏条河段,都江堰市也修建了蒲阳河绿道、走马河绿道、环山旅游公路熊猫绿道等。它们的建成不但连接了乡村与城市,把生态与民生福祉有机结合,而且一条条绿道就是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给予了人们健身、跑步、悠游、畅玩的幸福生活,促进了都江堰市向“山水文旅新城、生态宜居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的迈进。
清风轻拂,绿道上起舞的日子,既是对生命的拥抱,也是一个城市向好的发展。(易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