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值秋收秋种农忙时,天马镇农户们在该镇农业畜牧业服务站指导下,正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抢抓天气转凉且气候晴好的窗口期,奔忙在田间地头,抢收水稻、抢种蔬菜,做到防疫不缺位、秋收不误时。
机具抢收 省时省力又省钱
“哒哒哒……”9月7日,刚步入天马镇稻田里,就听到机声轰隆,只见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里来回穿梭,田间地头弥漫着浓郁的丰收喜悦。
这不,南店社区居民袁兵家的水稻刚收割完毕,收割机正顺着传送带源源不断将稻谷装进编织袋里。“我家种了一亩二的水稻,今年收了2400余斤谷子,真是大丰收。”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袁兵一家人脸上。袁兵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服务站和社区工作人员既当“宣传员”又当“服务员”,不仅要求大家戴口罩、做核酸,还帮助大家联系机具租赁事项。袁兵说:“现在我们都采用机具收割稻谷,往年这块地我们一家人两天才收得完,现在收割机十多分钟就收完了,简直是省时省力又省钱。”
一手抓防疫,一手保秋收。天马镇农业畜牧业服务站站长殷菊敏表示,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天马镇采取镇领导包片,社区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包社区的形式,加强外来人员排查登记报备、秋收生产务工人员信息统计等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打通农机下田作业渠道,实行闭环管理,分区域、分时节,点对点有序下田、分时下田、分散劳作,切实做到人员不聚集、秋收不跨社区,实现防疫秋收“两不误”。殷菊敏说:“现在是水稻收割的关键期,趁着天气晴好,每台机器1小时可收割稻谷10余亩。目前天马镇有万余亩稻田,其中规模化种植的稻田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切实地保障了防疫期间水稻的抢收。”
抢种蔬菜 确保市场不断供
记者在天马镇新民社区看到,伴随着哒哒哒的机器声,一台乘坐式犁地机正轻快推进,不一会儿就开好了两条沟。
“现在正是秋播时节,我们有将近300亩的地正在备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将陆续种下大白菜、莲花白、萝卜等蔬菜。”成都年代记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小红告诉记者,目前工人正在地里抢收大豆、玉米,等到这一季的菜收完后,他们会清理场地,立即投入到下一季的栽种工作中,新种下的两批菜预计11月和12月成熟,要一直采收到次年2月和3月,就是为了确保市场不断供。
“我们所有农户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对到田地里务工的农机操作人员和居民,都会严格进行登记、扫码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检查。”殷菊敏表示,天马镇有15个蔬菜保供基地,面积广、点位多,为了不违农时,确保不断档地为成都市场提供蔬菜供应,天马镇农业畜牧业服务站通过点对点包片,由“点长”一对一指导农户防疫、抢收和秋播,针对农户遇到的“难点”“堵点”积极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在确保蔬菜有人收、出得去的情况下,还要有人种、种得好。殷菊敏说:“我们在帮助种植户联系作业用的农机,组织人员开展蔬菜秋播工作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应急的志愿者队伍,就是为了确保在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及时运送保供蔬菜,确保市场保供不脱挡。”(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