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请出示健康码,依次排队,保持一米间距。”9月6日,在天马镇胥家社区核酸检测点,52岁的师从玉一边细心查验居民的健康码,一边耐心维护现场秩序,而跟他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还有儿子申朝雨,此时儿子刚入户走访完回到检测点。
“我主要是入户摸排、宣传,上门为老弱病残孕录入信息,协助医护人员给他们做核酸检测,或在检测点维护现场秩序、信息采集和消杀等。”申朝雨告诉记者,自成都“8·25”本土疫情发生以来,他就和母亲加入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一同并肩战“疫”,就是想为大家的健康筑一道坚实的“防护网”。家中虽有两个孩子,小儿子仅两个月大,但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已有10年党龄的党员,申朝雨一直发挥着带头作用,在志愿服务中担当着驾驶员、服务员、宣传员和信息录入员等多重“角色”,他说:“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许多人舍小家为大家,都在为这场战‘疫’贡献力量。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以身作则、冲刺在前,为疫情防控贡献党员力量。”
作为母亲,受儿子影响,师从玉也多次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她说:“作为党员的儿子其实就是我的榜样,在这个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胥家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殷万昌表示,胥家社区属于农村社区,散居院落较多,常住人口达4725人,但社区干部人数有限、工作任务十分繁杂,而志愿者们的积极加入就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硬核力量”。从9月1日到9月6日社区已检测核酸25256人次,参与抗疫的党员、大学生、群众志愿者有20余人,他们不辞辛苦,每天凌晨5点钟就要起来赶到采集点作准备。殷万昌说:“志愿者们主要负责核酸检测数据统计、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坚持不懈、任劳任怨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尤其是师从玉、申朝雨母子坚守一线同心抗疫的事迹,更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