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阳光玫瑰”葡萄上市时节,该种类因其果肉具有玫瑰香味而得名。都江堰本土的“阳光玫瑰”也迎来了丰收季,石羊镇五一社区百益生态农庄种植有200余亩阳光玫瑰,总产量约60万斤,主要销往成都、重庆、北京等大型商超,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小葡萄变身大产业,小果子创造大收益。这是如何做到的呢?百益生态农庄总经理李建兵说,做好农业必须依靠科学,要有精细化的管理、高标准的作业,走品质农业发展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种植成就品质农业
上午10点,基地棚内温度已达到40多度,为了避免“气灼”现象,李建兵打开大棚“天窗”,开窗散热透气。记者看到,基地全采用塑料大棚种植,与常见大棚不一样的是,这里左右两侧的塑料膜可以收放和打开。
每个大棚的葡萄上面都套有袋子,打开袋子阳光玫瑰的“真容”显露,一串串葡萄呈圆锥状、晶莹翠绿,令人眼前一亮:果实紧实、颗粒饱满,散发着透明的光泽,用手托着,沉甸甸的。“每串葡萄,颗粒在60-70粒之间,每串重量都在900克左右。”李建兵介绍,“枝条与枝条之间,保持20公分间距,每根枝条上最少留16片叶子。叶子是葡萄的加工厂,从叶片表面可以看出葡萄树缺少哪种微量元素。”
从3月枝条萌芽,到9月成熟采摘,阳光玫瑰的生长期是180天,田间管理工作却贯穿全年。李建兵说:“我们把全年的葡萄种植管理细分成137项标准化流程,对每一项流程都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细则,增强工人的可操作性。每亩地留枝条2501根,疏花时每朵花穗留16朵小花穗,疏果时每串葡萄留60-70粒葡萄……”
2015年,李建兵从成都来到都江堰开始了农业种植。“当时,农庄定位是休闲农业。”李建兵告诉记者,该农庄位于成青线快速通道旁,是青城山通往街子古镇的必经之路。正是看中了独特的地理优势,李建兵才选择在这里投资,建观光景点、修设施打造餐饮,经过两年实践,他发现效果不理想。“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的兴趣在种好葡萄。”
为了实现农庄的科学管理,种出最好吃的有机葡萄,农庄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金华金裕葡萄物种研究所、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多位专家,从农庄的规划、建设到日常管理,全程进行跟踪指导。葡萄种植制定好标准化流程后,更重要的是推动标准化落地,李建兵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反反复复讲,不断纠错,确保工人做到标准化生产。工人田师傅说:“以前种地都是凭感觉,到了这儿,才晓得搞农业要讲科学,里头的学问很深。就拿保果来说,72小时是黄金时间,错过时机会导致减产。”
在李建兵的努力下,2019年,农庄走上正轨。2020年和2021年,农庄实现了稳产丰产。今年,品质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耕田园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常常有人前来询问可否采摘。为了满足市民游客采摘之乐,如今园区对外开放,阳光玫瑰采摘价格40元/斤,冬瓜、茄子2元/斤。
慕名而来的除了游客,还有社会资金。李建兵说,现在有企业正在接洽中,想投资5000万打造1000亩阳光玫瑰种植基地,目前,农庄与石羊镇政府正在接洽流转土地事宜。李建兵表示,当前政府正在倡导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他想将科研技术发挥到水稻、大豆等的种植上,提高土地产出率。
目前,园区内有50名工人,每月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偶尔,有采摘游客询问是否有餐饮、住宿等,李建兵都向其推荐就近的青城湾庄园,实现了资源对接,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
猕猴桃、葡萄、川芎……近年来,我市农业种植呈现多元开花、你追我赶的态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自然条件优越,很适合葡萄种植,特别是河西片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具有种植葡萄最基础的条件;灌溉水源生态无污染,使得灌溉水的清洁性得到了有力保障;再加上都江堰空气湿润,大棚内温差最高在20℃,使得葡萄果实更加饱满、糖度更高。(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